視頻來源:百世影視
這段視頻主要介紹了使用微流控調制光譜(MMS)技術研究SAM-I核糖開關的結構變化。研究人員選擇SAM-I核糖開關作為非專有靶標和對照RNA進行分析。他們首先展示了SAM-I核糖開關的三維結構,解釋了SAM分子如何與核糖開關結合,導致P1和P4結構域的構象變化。 實驗結果顯示,SAM與SAM-I核糖開關的結合親和力約為150±80納摩爾,與文獻報道的50納摩爾在實驗誤差范圍內一致。研究人員通過劑量依賴性實驗觀察到了隨SAM濃度增加而產生的RNA結構變化,這些變化在光譜中呈現出獨特的"彩虹般"模式。 MMS技術展現了其在檢測特定堿基構象變化方面的優勢。研究人員觀察到了多處光譜變化,包括1710 cm?1處胞嘧啶構象的改變,1695 cm?1處可能來自尿嘧啶的群體變化,以及從1603 cm?1到1607 cm?1的峰位移。這些變化反映了RNA結構隨SAM濃度增加而發生的變化。 研究人員指出,MMS技術在RNA結構分析中的應用與NMR化學位移擾動有相似之處,但MMS在樣品需求量和檢測靈敽度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盡管MMS在測量緊密結合相互作用的KD值方面存在一些限制,但研究人員認為它仍然是基于片段的藥物發現的有力工具,特別是考慮到藥物片段通常具有較高的KD值。 最后,研究團隊報告他們已經成功將MMS技術應用于五種不同的RNA結構,包括含有四向結、假結、G四鏈體和凸環的RNA結合位點。在所有這些靶標中,他們都觀察到了因配體結合而引起的結構變化,盡管不同配體的效果有所不同。這一結果表明MMS技術在RNA研究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為RNA-配體相互作用研究和RNA靶向藥物開發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