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7 14:40:54來源:賽柏藍瀏覽量:477
近日,本文作者發表的《4+7品種銷售數據分析》一文,對4+7品種落地兩年后的銷售情況進行了分析,引起了廣泛關注。今天,再對第二批國采品種落地后的銷售進展做一分析。
第二批國采各省于2020年4月1日∽6月20日間陸續落地執行,本文就第二批國采從開始執行到2020年年底的銷售情況與2019年同期的做一對比分析,并分別從①仿制藥vs原研藥、②醫院銷售vs藥店銷售、③銷售額vs銷售量等3個不同維度展開。
第二批帶量采購共有77家藥企(含3家外企)涉及32個通用名的100個品種(含3個原研藥)中標,平均降幅53%。
01 整體市場
一、醫院
1、銷售額
第二批國采涉及的仿制藥在醫院的銷售額由招標前2019年的182億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139億元,下降了24%,原研藥由2019年的157億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97億元,下降了38%(圖一),原研藥和仿制藥銷售額都出現了下降,原研藥專利懸崖顯現。
2、銷售量
第二批國采涉及的仿制藥在醫院的銷售量,由招標前2019年的66億劑下降到了2020年的63億劑,下降了4%,原研藥由2019年的25.24億劑下降到了2020年的25億劑,下降了0.83(圖一),原研藥因專利懸崖而銷售量下降全在意料之中,而仿制藥在有原研可供替代且又自身降價的雙重作用下,其銷量本應上升,結果不升反降,一則是因到2020年年底,落地執行時間尚短(才半年),二則盡管疫情緩解,但就診量尚未完全恢復,再延長一段時間觀察,仿制藥的銷售量增速將轉負為正。
二、藥店
1、銷售額
第二批國采涉及的仿制藥在藥店的銷售額由招標前2019年的39億元,下降到2020年的36億元,下降了8%,原研藥由2019年的27億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23億元,下降了14%(圖二)。
2、銷售量
第二批國采涉及的仿制藥在藥店的銷售量,由招標前2019年的46億劑下降到了2020年的41億劑,下降了9%,原研藥由2019年的9.6億劑上升到了2020年的去9.9億劑,上升了2.9%。(圖二)
在藥店,仿制藥的銷售額和銷售量雙雙下降,除因國采價格聯動逐漸蔓延外,與因疫情而致門診尚未完全恢復、對乙酰氨基酚片等呼吸系統藥品的限售也有關。而原研藥的銷售額降幅不大和銷售量不降反升,主要是因價格聯動尚未觸及實際,而原研藥的品牌效應、客戶的粘性和企業的主動維價及在院外銷售力量的加強等發揮了作用。
02 具體品種
一、第二批國采涉及的通用名藥
1、銷售額
銷售額增幅最大的品種是安立生坦,由招標前2019年的3200萬元提升到了2020年的5200萬元,增長了64%。
銷售額增幅第二大的是阿比特龍,由招標前2019年的11.5億元提升到了2020年的12.6億元,增長了10%,該品種由江西山香、成都盛迪和正大天晴3家藥企分別以65%、69%和77%的降幅中標。
銷售額降幅最大的是福多司坦,由2019年的4億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1.75億元,下降了56%,由江蘇正大豐海、四川科倫和宜昌東陽光3家藥企分別以56%、73%和73%中標。
降幅第二大的是替吉奧,這個品種不但降幅大、而且招標前的市場規模也很大,由2019年的36億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16億元,下降了54%,該品由兩大頭部藥企齊魯和恒瑞分別以41%和58%的降幅中標。
第二批國采招標前,市場規模最大的是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由招標前2019年的64億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62億元,下降了2.74%,該品由2個頭部藥企恒瑞、石藥及原研外企美國新基醫藥(Celgene Corporation)3家中標,降幅分別為68%、69%和52%,在第二批國采開始執行前夜,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關于暫停進口、銷售和使用美國Celgene Corporation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的公告(2020年 第44號)》暫停了新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的銷售,中標采購量由恒瑞和石藥兩家瓜分。
第二批國采前,市場規模第二大的是阿卡波糖,也是國內口服降血糖藥市場占比最高的品種,由2019年的61億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33億元,下降了46%,該品種由四川綠葉和原研外企德國拜耳2家中標。(圖三)
2、銷售量
銷售數量增幅最大的是阿比特龍,由招標前2019年的900萬劑猛增到了2020年的2100萬劑,增加了1.33倍。
銷量數量降幅最大的是阿奇霉素,銷量由2019年的5.66億劑下降到了2020年的3.55億劑,下降了37%,該品種由蘇州二葉、浙江眾益、北京四環和石藥歐意4家中標,降幅分別為-72%、-73%、-76%和-78%。
第二批國采前,銷售量最大的是阿卡波糖,由2019年的34.3億劑上升到了2020年的37.6億劑,提升了10%。
招標前銷量第二大的是阿莫西林,由2019年的29.4億劑下降到了27億劑,下降了8%,該品分別由海南通用三洋、科倫、華北、魯抗、石藥和康恩貝6家中標,降幅位于20%∽47%之間。(圖三)
二、原研藥
下面再對數據較全的16個原研藥進行分析。
1、銷售額
統計的16個原研藥的銷售額無一正增長,全部出現了下滑,下滑幅度介于6%∽67%之間。
銷售額降幅最小的是法國施維雅的百普樂(吲達帕胺),由2019年的5100萬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4800萬元,下降了6%。
銷售額降幅最大的是比利時UCB公司的優澤(鹽酸左西替利嗪),由2019年的900萬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300萬元,下降了67%。銷售額降幅第二大的是拜耳的拜糖蘋(阿卡波糖),由招標前2019年的34.4億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16.8億元,下降了51%,拜耳以78%的超大降幅、0.18元/片的超低價,將年銷售30億元華東醫藥的阿卡波糖直接擠出局,成為第二批國采最受關注的事件。
第二批國采前,市場規模最大的兩個品種都是拜耳的,除上述提到的拜糖蘋外,另一個是拜復樂(鹽酸莫西沙星),由招標前的24.4億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15.8億元,下降了35%,僅這兩個品種,拜耳就因第二批國采蒸發了26億元。(圖四)
2、銷售量
在統計的16個原研藥中,只有2個原研藥的銷售量實現了增長,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拜耳的拜唐蘋,由2019年的15.4億劑增長到了2020年的21.8億劑,增長了41%,另一個實現增長的是勃林格殷格翰的莫比可(美洛昔康片),由2019年的1700萬劑增長到了2020年的1900萬劑,增長了12%。拜糖蘋銷售量增幅之所以大,是因其降價過猛和我國糖尿病患者基數超大所致,尤其農村糖尿病患者群巨大,稍一降價即可滿足新一個層級患者的承受能力,2019年,我國20∽79歲之間的糖尿病患者達1.21億人,知曉率和治療率分別只有38.6%和35.6%,遠低于美國的76.6%和63.3%。
其余14個原研藥的銷售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UCB的優澤(鹽酸左西替利嗪),由2019年的200萬劑下降到了2020年的100萬劑,下降了50%。(圖四)
第二批國采品種,2020年與2019年相比,就銷售額而言,仿制藥和原研藥在醫院和藥店都出現了下降,而就銷售量而言,仿制藥都不升反降,而原研藥的基本沒降,只因觀察時間尚短,如再延長一段時間,原研藥的專利懸崖將更加明顯,仿制藥的銷售量也將上升,帶量采購以價換量的趨勢不會改變。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