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10:20:20來源:火石創造瀏覽量:408
中國現階段的創新藥之路處于筑底階段,但是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勢不可擋和螺旋上升之勢。源頭創新、投資并購、License in(許可引進)是現階段藥企補充自身產品管線的主要手段,很多企業都是采用的組合拳,三管齊下。
其中License in具備研發周期短、經驗水平積累快、前期研發投入少等諸多優勢,是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的一種快速補充手段,已成為本土企業擴充管線的一種潮流。據火石創造數據庫不完全統計,2021年截至5月已披露的License in交易數量達36起,交易額超1億美元的有19起,交易數量及金額均有上升之勢。
01
中國創新藥之路呈螺旋上升之勢
從中國藥品發展歷史、國家醫藥/醫保政策、地方商保等角度綜合分析,中國為創新藥發展提供了多方面大力支持,生物制藥已具備一定賽道優勢,化學制藥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在穩健發展。中國的創新藥之路正在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在不久的未來將實現井噴發展。
創新藥發展的基礎是企業具備完善的產品管線,源頭創新、投資并購、License in都是藥企補充自身產品管線的手段。其中最難的是源頭創新,也是中國創新藥發展的卡脖子環節,License-in相較其他2種手段難度最小,風險最低。
02
License in在中國的現狀
License in,又稱許可引進,是通過向產品授權方支付一定首付款,并約定一定金額的里程碑付款及未來的銷售提成,從而獲得產品在某些國家地區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等商業化權益,License in模式可總結為:首付+里程碑+未來銷售提成。其本質是分工合作,即不同企業布局不同的研發階段,在資金、技術等方面通力合作,實現風險共擔、收益共享。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多項資本的支持下,企業結合自身發展需求通過License in擴充研發管線已經成為一種潮流。這歸結于License in的一系列明顯優勢:研發周期短、前期投入少、技術積累快速,總體來說就是降低了藥品開發的風險。
根據火石創造數據庫統計,在2015年之后,發生License in交易的達62個企業,其中License in交易數量大于5起的企業有5個,分別為再鼎醫藥、云頂新耀、百濟神州、天境生物、華東醫藥(詳見表1),通過精準License in入場較早的企業已陸續進入收獲期。
表1:2015年后License in交易數量大于5起的企業列表
來源:火石創造數據庫
再鼎醫藥專注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領域以及通過License in引進差異化的研發管線,其許可引進的14起交易中,3款產品已成功上市實現商業化,分別為則樂(尼拉帕利)、腫瘤電場治療愛普盾、擎樂(瑞派替尼片);4款產品在國內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包含FDA已上市/已遞交NMPA上市申請的Omadacycline)。
云頂新耀主要布局腫瘤、免疫、心腎以及感染性疾病4個領域,涉及的8款產品均是通過License in獲取,其中5款產品在國內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含License in后在FDA成功上市的2款產品,分別為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Eravacycline)。
百濟神州2020年1月13日許可引進的SYLVANT(司妥昔單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于2021年1月25日已受理薩溫珂(注射用司妥昔單抗)的上市許可申請(BLA)并納入優先審評。
License in的產品主要包含藥品、技術、平臺、設備,其中94%為藥品的相關權益。適應癥主要集中在腫瘤、感染、神經系統、內分泌、眼科。具體分布比例見下圖。
圖1:License in適應癥分布
來源:火石創造數據庫
截至目前,License in的交易量、交易額呈攀升趨勢。根據火石創造數據庫不完全統計,2019年至今根據已披露交易額超1億美元交易量達47起,詳情見下表。
表2:2019年至今License in交易額超1億美元交易列表
來源:火石創造數據庫
另外,2019年全年交易額超過5億美元為1起,2020全年交易額超過5億美元為2起,2021年暫未出現超過5億美元的交易,我們可以期待下。License in藥品交易總額超過5億美元的交易共3起,見下表。
表3:2019-今License in藥品交易總額超過5億美元列表
***金額包含已披露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銷售提成
來源:火石創造數據庫
03
License in的能力要求
企業通過License in擴充自身管線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
首先,是調研能力。目標產品在符合公司戰略的同時盡可能保持管線的差異化優勢,這需要團隊有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專業科研能力,高度甄別出適合自己企業的好項目。
其次,是資金能力與商務能力。許可引進全周期需要充足的資金,成本的把控、談判、后續的商業化能力是企業實力的另一項表現。
最后,研發能力與執行能力。許可引進的項目快速獲得階段成果,需要設計合理的臨床試驗方案,推進臨床試驗順利開展,直至商業化,均需要高效的研發能力與執行能力。
小結
結合中國鼓勵創新的醫藥現狀以及License in具備研發周期短、經驗水平積累快、前期研發投入少等諸多優勢,已成為本土企業快速擴充研發管線的一種潮流。通過精準的License in,入場較早的企業已陸續進入收獲期。
但是隨著License in市場的逐漸擁擠,交易額水漲船高,且權益的分配導致項目的市場有限,對商業資本來說吸引力可能會逐漸下降,反成為限制License in模式的一大劣勢。
來源:火石創造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