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17:01:14來源:新浪醫藥新聞瀏覽量:381
編譯丨newborn
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2021年年會于2021年4月10-15日召開。此次會議上公布的一項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現有的標準治療方法(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比,來自Immucore公司的雙特異性融合蛋白tebentafusp治療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死亡率幾乎降低了一半。
葡萄膜黑色素瘤總體上罕見,但卻是成人中最常見的眼部癌癥,約占所有黑色素瘤的3-5%。葡萄膜黑色素瘤的預后非常差,轉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目前還沒有針對這種侵襲性癌癥的標準護理藥物。
tebentafusp是一種新型雙特異性融合蛋白,由可溶性TCR與抗CD3免疫效應器結構域融合而成,該融合蛋白可靶向一種在黑色素細胞和黑色素瘤中表達的譜系抗原gp100,重新定向和激活T細胞以識別和殺死腫瘤細胞。
會上公布的這項3期臨床研究中,378例既往未接受治療的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tebentafusp或研究者選擇的方案進行一線治療。其中,研究者選擇的方案包括檢查點抑制劑Keytruda(103例患者)和Yervoy(16例患者)或化療藥物達卡巴嗪(7例患者)。研究主要終點是隨機化患者群體中的總生存期(OS)。
結果顯示,中位隨訪14.1個月后,與隨機分配至研究者選擇的患者相比,隨機分配給tebentafusp的患者死亡風險降低一半。tebentafusp組患者估計的一年總生存率(OS)為73.2%,而研究者選擇的組為58.5%。2個治療組之間無進展生存期(PFS)的差異(HR=0.73)具有統計學意義,但與總生存期的HR相比要小得多。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tebentafusp治療組的總緩解率(ORR)為9%(1例完全緩解,22例部分緩解),研究者選擇方案組的ORR為5%,疾病控制率(DCR;包括12周時病情穩定的患者)分別為46%和27%。
該研究中,與tebentafusp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是可預測和可控的,與研究者選擇的治療組相比,tebentafusp組治療中斷率較低(分別為2% vs 4.5%)。
由于目前還沒有針對葡萄膜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法。根據上述3期研究結果,在這類疾病患者中,tebentafusp有潛力成為一種改變臨床實踐的治療方法。
文章參考來源:
Bispecific Fusion Protein Tebentafusp Significantly Improves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Uveal Melanoma
來源:新浪醫藥新聞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