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16:40:36來源:藥渡瀏覽量:67
血友病B是一種遺傳性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IX(FⅨ)缺乏引起。該病主要影響男性,男性發病率約為1/25,000。血友病B患者由于凝血因子IX的缺乏,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容易發生自發性出血,尤其是在關節、肌肉和內臟等部位。長期反復出血會導致關節畸形、肌肉萎縮和內臟出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
血友病B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自發性出血,尤其是在關節和肌肉中。患者可能在輕微外傷或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出現出血癥狀。常見的出血部位包括膝關節、肘關節、踝關節等,反復出血會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肌肉出血、血腫形成,甚至內臟出血,如顱內出血,這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死亡。
目前,血友病B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替代療法,即通過靜脈注射凝血酶原復合物(PCC)或凝血因子IX來補充缺乏的凝血因子。這種治療方式需要患者長期頻繁接受靜脈注射,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痛苦。此外,替代療法的費用較高,長期治療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部分患者還可能產生抑制物,導致治療效果下降。
信玖凝?(BBM-H901注射液)是一種基于腺相關病毒(AAV)載體的基因療法。其作用機制是通過工程化改造的嗜肝性重組腺相關病毒(rAAV)載體,將含優化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遞送到患者肝臟細胞內。利用宿主細胞的基因轉錄系統,持續表達人凝血因子IX,并將其分泌到血液中,發揮凝血活性。
AAV載體具有多種優勢,使其成為基因治療的理想工具。首先,AAV具有高度的組織特異性,能夠高效地將目標基因遞送到肝臟細胞中。其次,AAV載體的安全性較高,免疫原性較低,不會引起嚴重的免疫反應。此外,AAV載體能夠實現長期穩定的基因表達,使患者在接受一次治療后能夠獲得長期的治療效果。
信玖凝?通過將優化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遞送到肝臟細胞內,利用宿主細胞的基因轉錄系統持續表達凝血因子IX。這種持續表達的方式能夠穩定地維持血液中凝血因子IX的水平,從而減少出血事件的發生。與傳統的替代療法相比,信玖凝?能夠顯著減少患者的治療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信玖凝?的臨床研究始于2019年,最初的研究者發起的研究(IIT)納入了10例中重度血友病B成年患者。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接受基因治療后中位隨訪58周,凝血因子IX活性達到平均36.9 IU/dL(基于actin FSL aPTT試劑的一期法)。隨訪過程中未觀察到嚴重不良事件(SAE)或3-4級不良事件。
2021年8月,信玖凝?獲批在國內開展注冊臨床研究。2022年8月,該藥物被CDE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并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孤兒藥認定(ODD)。2024年,信玖凝?獲得FDA兒科罕見病資格認定(RPDD)以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先進治療藥物分類認證(ATMP)。
2024年12月,信念醫藥在第66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正式發布了Ⅲ期臨床研究結果。研究納入了26名中重度血友病B成年患者,隨訪52周后,結果顯示:
這些結果表明,信玖凝?在降低出血風險和減少治療頻率方面具有顯著的臨床優勢。
信玖凝?的獲批上市,填補了中國在血友病B基因治療領域的空白。作為中國首個獲批的血友病B基因治療藥物,信玖凝?為患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治療選擇,有望幫助患者擺脫需要終生頻繁靜脈注射用藥的困擾,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信玖凝?的成功上市,不僅為血友病B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中國基因治療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這一成就展示了中國在基因治療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為未來更多基因治療藥物的研發和上市奠定了基礎。
武田與信念醫藥合作推進該藥物的商業轉化,體現了國際藥企對中國創新藥研發的認可和支持。雙方將整合各自資源優勢,加速為患者提供突破性的基因療法,共同開拓血友病B治療領域的新格局。未來,信玖凝?有望在海外市場獲得批準,惠及更多血友病B患者。
信玖凝?(BBM-H901注射液)的獲批上市,標志著中國在血友病B基因治療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創新的基因治療機制、顯著的臨床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使其在血友病B治療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隨著信玖凝?的廣泛應用,相信將為血友病B患者帶來更高質量的生活,推動中國基因治療領域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1.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血栓與止血學組,中國血友病協作組.血友病治療中國指南(2020年版).中華血液學雜志.2020;41(4):265-271 2.Mortensen GL,et al. Haemophilia. 2018;862–872 3.Srivastava A, et al. Haemophilia. 2020;001–158.P95 4.Xue F, et al. Lancet Haematol. 2022 Jul;9(7):e504-e513 5.Xue F, et al. N Engl J Med. 2022 Oct 27;387(17):1622-1624 6.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及藥品審評中心官網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