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17:10:00來源:瀏覽量:103
上海2025年2月18日 /美通社/ -- 2025年2月18日,欣必松®(注射用兩性霉素B脂質體)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出全國首張處方,正式邁入臨床應用新階段,為廣大侵襲性真菌病患者帶來治療新選擇。
靶向克菌 重塑抗真菌治療新標桿
近年來,隨著廣譜抗生素、抗腫瘤藥物、免疫抑制劑等的廣泛應用,以及造血干細胞移植、器官移植等技術的開展,侵襲性真菌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研究顯示[1],全球每年有超過 655 萬人受到真菌疾病的影響,導致超過 375 萬人死亡,其中約 255 萬人的死亡可直接歸因于真菌疾病,給臨床帶來巨大挑戰。
現階段,抗真菌藥物中三唑類、棘白菌素類,抗菌譜相對窄且容易出現耐藥;另外,普通兩性霉素B(AmB-D),腎毒性高且容易出現輸注反應,都未能充分滿足臨床需求。面對當前耐藥真菌、少見/罕見真菌的感染挑戰,亟需新型抗真菌治療方案,幫助患者渡過難關。
其中,兩性霉素B脂質體(L-AmB)憑借革命性脂質體包裹技術,精準輸送藥物至感染組織部位,游離藥物釋放減少,突破性實現高效殺菌與安全性雙提升。研究顯示[2][3]:L-AmB因脂質體體積小,較少被腎臟過濾,避免AmB與遠端小管細胞的相互作用,明顯改善腎毒性;同時因能降低促炎細胞因子的上調,進而減弱輸液反應。作為一款高效低毒的抗真菌利器,可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優選擇。
突破壁壘 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
注射用兩性霉素B脂質體,已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近30年,被譽為侵襲性真菌病治療的"金標準"[3][4]。由于其技術壁壘高,面臨著活性成分水溶解性差、制備過程中易產生雜質、工藝多且復雜,周期長等眾多難題,研發挑戰巨大。
濟民可信集團創新技術藥物研究院利用脂質體技術平臺,突破關鍵技術,通過藥學、非臨床和臨床試驗研究證明了欣必松®(兩性霉素B脂質體)與參比制劑藥學和生物等效,并于2025年1月8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的《藥品注冊證書》。欣必松®按新4類注冊要求,以高標準研制,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有望進一步降低臨床負擔,為中國侵襲性真菌病患者帶來更多獲益。
參考文獻
1. Denning DW. Lancet Infect Dis. 2024 Jul;24(7):e428-e438.
2. Adler-Moore 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9,68(S4):S244-S259.
3. Aversa F, et al. J Chemother. 2017 Jun;29(3):131-143.
4. 中華內科雜志,2024,63(3):23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