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落下帷幕,回顧這一年的醫藥資本市場,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市場,對于醫藥企業都不算很友好。但是,在A股IPO階段性收緊、上市渠道不暢的情況下,相對寬松的港股已成為眾多內地企業尤其醫藥公司上市募資的重要窗口,一些企業紛紛轉向港股。具體來說,據公開數據顯示,在A股市場,新增上市醫藥醫療企業數量從2021年的63家,降到2023年的22家,到2024年,這一數據僅為5家;在港股市場,2024年新增上市醫藥醫療企業12家,與2023年相比,這一數據相差不大,整體算平穩。下文主要統計了2024年在A股及港股成功上市的10家醫藥企業情況,包括3家A股以及7家港股上市醫藥企業,而如健爾康、愛迪特、美中嘉和、訊飛醫療等醫療類企業不在統計之列。2024年2月2日,浙江海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此次海昇藥業公開發行股票2,0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8,000萬股,發行價格19.90元/股,新股募集資金總額3.98億元。本次公開發行成功引入衢州高質量發展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揚州添宥添創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10名戰略投資者,由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擔任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甬興證券有限公司擔任本次發行的聯席主承銷商。上市首日公司股價集合競價低開近10%,全天走勢低迷,收盤報收19.90元/股,險守發行價。海昇藥業創建于2007年,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主要從事獸藥原料藥、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自設立以來,逐步成長為以抗微生物和抗寄生蟲為核心的獸藥原料藥、以解熱鎮痛和抗菌為核心的醫藥原料藥的生產企業。公司的主要代表性產品為磺胺氯達嗪鈉(SPDZ)及二氯噠嗪(DCPD),其中SPDZ產品主要用于養豬行業。據悉,公司本次募集的資金擬用于現有產品技改擴建、產品線條擴充以及CDMO車間建設,將進一步鞏固發行人在原料藥及中間體領域的市場地位,同時錘煉產品研發能力和裝備水平,提升整體技術實力。2024年8月26日,上海小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首次公開發行4000萬股,發行價格為12.47元/股。小方制藥上市首日開盤報30.00元/股,截至收盤報33.30元/股,漲幅167.04%,總市值53.28億元。據悉,小方制藥此次計劃募集資金將用于擴大外用藥生產基地、新產品研發以及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小方制藥成立于1993年,是由原上海運佳制藥有限公司和原上海黃浦制藥廠合并而成,由上海第一醫藥商店有限公司、上海五四實業總公司和香港運佳遠東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資組建的專門生產外用藥品的中外合資公司。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外用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02年,公司創設“信龍”商標,該品牌旗下的多種外用藥產品——開塞露、甘油灌腸劑、爐甘石洗劑、氧化鋅軟膏、水楊酸軟膏、碘甘油、呋麻滴鼻液等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24年9月3日,益諾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是A股市場的“央企CRO上市第一股”。公司此次公開發行股票3,524.4904萬股,發行價格19.06元/股,新股募集資金總額67,176.7870萬元,發行后總股本14,097.9615萬股。益諾思開盤報30.55元/股,漲幅60.28%,截至當日收盤,公司股價報26.99元/股,漲幅41.61%,總市值約為38.05億元。益諾思成立于2010年,是國內非臨床安全性評價領域市占率排名第三的龍頭公司。目前,公司服務主要涵蓋生物醫藥早期成藥性評價、非臨床研究以及臨床檢測及轉化研究三大板塊。公司深耕創新藥非臨床研究服務領域多年,是國內最早同時具備NMPA的GLP認證、OECD的GLP認證、美國FDA的GLP檢查的研究機構之一,與國際GLP標準接軌,在行業內處于“領頭羊”地位,具備了國際化服務能力。根據招股說明書,2021年至2023年,公司非臨床CRO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在90%以上。2024年3月20日,荃信生物正式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國內“自身免疫第一股”。公司此次全球發售12,046,400股H股股份,每手買賣單位為200股,發行價為19.80港元/股,募集約2.39億港元。公司股票開盤大漲40%,市值超60億港元。荃信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于自身免疫及過敏性疾病生物療法的臨床后期階段生物醫藥企業,擁有完全自主研發的藥物管線及成熟的商業級規模的內部生產能力。公司管線涵蓋自身免疫和過敏性疾病的四大主要領域——皮膚、風濕、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包括銀屑病、特應性皮炎、類風濕關節炎、炎癥性腸病、哮喘等。9個在研項目中已有6個進入臨床階段,有8個是通過其兔單抗平臺開發,其中2款是公司的核心產品:QX002N與QX005N。2024年5月24日,盛禾生物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敲鐘上市,成為國內“抗體細胞因子第一股”。發行價格13.5港元/股。上市當天,開盤盛禾生物漲14.22%,報15.42港元/股,市值24.16億港元。盛禾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專注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用于治療癌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制劑的臨床階段生物制藥公司。公司擁有三種核心產品,即IAH0968、 IAP0971及IAE0972,均為自主研發。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公司有九種管線產品,除核心產品外,其中三種處于臨床階段,亦專注于癌癥治療。據悉,公司計劃將此次IPO募集資金的28.2%用于IAH0968在中國正在進行及計劃進行的臨床試驗;35.8%用于IAP0971在中國正在進行及計劃進行的臨床試驗;36.0%用于IAE0972在中國正在進行及計劃進行的臨床試驗。2024年6月13日,晶泰控股(曾用名為晶泰科技)在港交所上市,成為“中國AI制藥第一股”。作為首家以港交所18C規則上市的科技公司,晶泰控股亦是18C第一股。此次IPO,晶泰控股發行價5.28港元/股,全球發售1.87億股,募集總額約10億港元。其中,該公司引入了8名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逾3.37億港元等值股份。上市首日,晶泰控股高開2%,盤中一度拉漲24.62%至6.58港元/股。截至當日收盤,晶泰控股報5.8港元/股,漲9.85%,總市值為198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招股前,晶泰控股即是AI制藥領域融資額最高的企業。此外,在中國AI制藥行業,晶泰控股是第二家沖刺上市的公司,不過快人一步實現成功上市——2024年3月,英矽智能第二次遞交上市申請。晶泰控股是由三位MIT博士后于2015年創立,公司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從靶點發現到確定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的一體化藥物研發服務。公司的主要業務有兩類:一是藥物發現解決方案,提供橫跨藥物發現及研究全過程中不同模塊的解決方案;二是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主要包括固態研發服務及自動化化學合成服務。晶泰科技的客戶涵蓋全球前20大生物技術與制藥公司中的16家,如輝瑞、禮來、強生、德國默克集團。據悉,本次IPO,晶泰控股計劃將75%的募資金額用于提升研發及解決方案提供能力,15%的募資金額用于提升在國內外的商業化能力,10%的募資金額用于運營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2024年8月20日,同源康醫藥正式登陸港交所。公司以12.10港元/股的價格發行了約4,790萬股股票,公開發售部分的認購倍數達到2.29倍,而國際發售部分的認購倍數為1.01倍,按照發行價計算總市值44.97億港元。截至當日收盤,同源康醫藥報13.70港元/股,漲幅13.22%。同源康醫藥成立于2017年,專注于開發創新的靶向療法,旨在解決癌癥治療中的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尤其是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方面,公司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目前,公司已建立了包含11款候選藥物的研發管線,主要包括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代EGFR-TKI藥品TY-9591、治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CDK4/6抑制劑TY-302,以及靶向ROS1/NTRK的TY-2136b等。值得注意的是,同源康醫藥主打的是“氘代藥物”,如公司的兩個主要產品TY-9591和TY-302,均是氘代藥物。據悉,本次上市融資的資金,預計約70%用于核心產品TY-9591的研究、開發及商業化;約20%用于其他候選產品的研發,包括TY-302、TY-2136b、TY-1091等;約3%用于潛在的戰略收購、投資、許可或合作機會;約7%用于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2024年10月8日,太美醫療科技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13.00港元/股,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截至當日收盤,太美醫療科技股價跌逾29%,市值為51.56億港元。太美醫療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專注于醫藥及醫療器械行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通過設計及提供行業特定的軟件及數字化服務,幫助醫藥及醫療器械的研發及營銷。具體來說,其客戶主要包括醫藥及醫療器械公司以及CRO等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及臨床研究機構,所提供軟件的服務場景包括規劃、跟蹤及監測現場及試驗相關活動,簡化臨床研究文件的管理及存檔,用于患者招募及隨訪、數據采集及分析以及銷售關系管理等。公司已經為1400多家醫藥企業及受托研究機構提供過服務,三年的收入超過15億元。2024年10月31日,華昊中天醫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為“合成生物學醫藥第一股”。公司每股發售價下限定價16.00港元/股,發行1458.8萬股H股。該股早盤開報21.5港元/股,,截至當日收盤,該股報20.8港元/股,漲幅為30%。全天成交額為6953.88萬港元,總市值為75.83億港元。華昊中天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合成生物學技術驅動的生物醫藥公司,致力于開發腫瘤創新藥,現已成功開發了專注于微生物代謝產物新藥研發的三大核心技術平臺。截至2024年10月14日,華昊中天醫藥擁有一種已商業化產品以及19種其他管線候選產品,現有臨床試驗及項目涵蓋晚期乳腺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乳腺癌新輔助治療、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腦轉移、肺癌腦轉移、膠質母細胞瘤及其他實體瘤的適應癥。2024年11月28日,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九源基因發行價為12.42港元/股,發行45,398,800股,募資總額為5.64億港元;扣除發行費用7844萬港元,募資凈額為4.85億港元。九源基因首日開盤價為7.5港元/股,較發行價下跌近40%;當日收盤價為7.65港元,較發行價下跌38.41%;以收盤價計算,公司市值為18.77億港元。九源基因創立于1993年,擁有逾30年生物藥品及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及商業化經驗,專注于四大治療領域:骨科、代謝疾病、腫瘤及血液。經過30年的努力,九源已建立六個產品開發平臺,能持續開發及推進管線產品。藥械組合產品骨優導于2023年中國骨修復材料市場中按銷售收益計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21.8%。得益于積累的研發經驗,九源建立了一個橫跨重點治療領域的多元化候選產品管線,其中包括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的JY29-2(吉優泰?)。不過遺憾的是,據國家藥監局2024年12月31日藥品通知件送達信息顯示,九源基因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在列,意味著該產品暫時未獲批準,而這是國內第一家申報上市的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