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醫保談判已收官,對于那些想要抓住市場增量機遇的企業來說,考驗才剛剛開始。據統計,2019-2023年,共有115個創新藥獲批,有75個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占比65.2%。其中,包含56個化藥占進醫保藥品總數的74.7%,占上市化藥創新藥總數的86.2%;10個生物藥占進醫保藥品總數的13.3%,占上市生物藥創新藥總數的28.6%;9個中藥占進醫保藥品總數的12%,占上市中藥創新藥總數的60%。

從全國來看,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75個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后,總體的銷售額和銷售量在進入醫保的次年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銷售量方面,生物藥平均銷量增幅最低,增長646.3%;化藥平均銷量增幅最高,增長39137.1%;中藥銷量的平均增幅處于中間水平,增長750%,三種類別平均增幅13511%。銷售額方面,化藥的銷售額提升幅度最大,平均增幅中位值近24155%;生物藥的增幅最低,平均增幅162%,懸殊較大;中藥平均增幅則約318%,三種類別平均增幅8212%。

入秋后,在傳統的進補需求以及氣溫多變引發風寒等因素的驅動下,零售藥店客流逐漸回暖。數據顯示,2024年9月中國零售藥店發展指數環比上升62點,達1,244點;與去年同期相比,9月發展指數同比下跌0.3%。
圖表1: 2019年1月-2024年9月中國零售藥店發展指數
從零售藥店發展指數的六大中西藥屬性來看,9月份中藥飲片、保健品、中成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環比保持正增長,發展指數分別環比增長11.5%、9.7%、6.8%、4.2%和3.3%;醫療器械發展指數環比下滑2.4%。
2024年1-7月,中國醫藥零售市場的藥品銷售規模達到2845億元,同比增長0.8%。分渠道來看,零售藥店(含O2O)規模占比為87.0%, 同比增速為-0.3%;電商B2C規模占比為13.0%,同比增速達9.4%,規 模占比同比提升1.0%,渠道重要性提升。
電商B2C增速除2024年2月外均快于零售藥店,為中國醫藥零售市場的增長驅動;截至2024年7月,電商B2C規模達370億元,增速為9.4%,糖尿病用藥表現突出,增速超群。

2024年1-7月,70城市70%直送店規模達56億,增速為14.0%,占藥店比例達 4.2%,同比提升0.5%,渠道重要性提升。
截至2024年8月,中康CMH監測O2O直送店藥品市場規模達64.0億元,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3%;O2O直送店占線下零售藥店渠道的重要性同比增長,占比同比提升0.5%。

截至2024年8月,O2O直送店各處方性質的藥物增速同比放緩;Rx藥物增速略快于OTC藥物,銷售規模占比達40.0%。
根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7404.5億元,同比上升0.4%;實現利潤1162.50億元,同比上升1.6%;分別低于全國工業整體增速2.5和1.9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有所改善,營收和利潤重回正增長。
2024Q2醫藥工業發展指數上升至134.0,行業平穩運行。化學藥品制劑制造子行業發展指數為121.6,板塊創新轉型成果顯現,收入和盈利能力持續向上;生物藥品制造子行業發展指數為170.6,行業景氣度有所下降,各板塊分化明顯;中成藥生產和中藥飲片加工子行業發展指數為117.0,行業受多種政策影響,業績整體承壓;化學原料藥制造子行業發展指數為159.4,板塊隨著去庫存基本結束,供需逐步恢復至正常節奏。
76個藥品觸發預警
近日,江蘇發布11月最新藥品預警,共76個藥品被點名。其中,蛇膽川貝液、橘紅痰咳顆粒、胰島素注射液等48個藥品價格高于已掛網最高價但不足2倍觸發黃色預警。參苓白術顆粒、護肝片、甘草酸二銨注射液等28個藥品價格高于已掛網最高價2倍(含)-10倍不等,分別觸發“紅一星”“紅二星”預警,相關企業將被約談,提醒醫療機構謹慎采購。另外,11月暫無藥品因觸發10倍及以上“紅三星”預警而被暫停掛網。截至目前,江蘇今年先后更新共三十八批藥品價格預警,平均每月更新三批以上,共點名1571個藥品。按月份來看,7月成為今年藥價預警的“分界線”。自7月通報共414個藥品,單月總數達到今年截至目前的最高峰后,8月起的四個月內觸發預警的藥品數量明顯降低。上半年,每月平均約有160個藥因高價觸發預警;而8月至今,預警藥品數量減少44%,平均每月約89個。
第十批國采最新消息,規則重大變化
據業內消息,11月12日上午,針對第十批國采已經召開相關企業溝通會。據賽柏藍從業內人士處獲得消息,溝通會圍繞企業申報、入圍企業數量、中選規則、開標流程等進行討論,目前仍然處于征求意見階段。
具體來看,首先是企業申報。目前的討論包括產品申報資格調整為批文獲得時間的最晚節點為開標前一周;注射劑單支申報;產品編碼申報,無編碼提供說明。
其次是入圍企業數量,根據以往的入圍企業情況,當實際申報企業數量大于等于13家時,最多允許10家企業入圍,之后可能變成最多允許9家企業入圍。第十批國采被納入報量目錄的品種,基本至少滿足1+6的競爭格局,如果按照實際申報企業數量在7家以上估算,7進5可能變成7進4,競爭格局在7家以上的品種,實際入圍名額將相應減1。
中紀委發文,嚴查醫院腐敗
近日,中紀委發布《深度關注丨讓更多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詳細揭露了基層醫療機構設備、耗材采購等環節的腐敗問題。在國家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政策號召下,基層醫療市場大門正在加速打開。高級別醫院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醫療器械廠商開始將目光投向基層市場。縣域醫共體的緊密布局、基層醫院的改造升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合作共建等,都成為廣大器械企業的新戰略布局點。同時,基層醫療機構也成為醫療設備大規模更新的重點領域。
國家重磅發文,醫院回款迎全面解決
11月11日,國家醫保局辦公室、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醫保基金預付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全文附文末)。
《通知》明確建立預付金制度,提出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預付金(以下簡稱“預付金”),是為幫助定點醫療機構緩解醫療費用墊支壓力、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增強參保人員就醫獲得感設置的周轉資金,用于藥品和醫用耗材采購等醫療費用周轉支出,不得用于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投入、日常運行、償還債務等非醫療費用支出。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醫保基金專項預付按原規定執行。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