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17:53:58來源:天天說腎瀏覽量:396
近日,2024年美國腎臟病年會(ASN2024)在圣地亞哥召開。
本屆大會公布了伊普可泮治療C3腎病的3期臨床試驗(上市前的最后一項試驗)結果:
緩解率44.7%
平均尿蛋白降幅37%
看到這項成果問世,筆者覺得簡直不可思議——這倒不是因為它的效果有多么好(當然它的效果也確實不錯,只是還稱不上不可思議),而是因為:
慢性腎臟病領域,罕見地出現了一次“藥等人”的奇特現象,令人錯愕。
眾所周知,慢性腎臟病缺醫少藥。大量腎臟病患者沒有好藥、甚至無藥可用,都在焦急地等待著著新藥到來,普遍都是“人等藥”。
而這次呢?不是人等藥,而是藥等人:
新型補體抑制劑——伊普可泮在這了,可是C3病人在哪里?
伊普可泮去年在中國上市,最近拿到了治療C3腎病的有效證據。可是,C3腎病有太多病人,不知道自己是C3腎病。
因為C3腎病直到2010年,才第一次被《自然》子刊正式報道,近幾年才進入腎臟病專家們的視野中,到現在都沒有進入教科書。別說患者了,有的醫生都不知道慢性腎臟病出現了這個新病種。
C3腎病怎么診斷呢?通過腎穿刺,但是:
第一,腎病通常沒有明顯癥狀,知曉率僅有10%;
第二,知曉自己患了腎病的患者,大部分沒做過腎穿刺,畢竟又貴又有創傷性;
第三,做了腎穿刺,也有C3腎病,但是很多腎穿診斷結果并不是C3腎病,而是傳統的病種:膜增生性腎病、系膜增生性腎病、新月體腎炎、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病、硬化性腎病等等。
結果就有了這個現狀:
按照C3腎病在腎穿刺患者中的占比,我國的C3腎病患者約有5萬人;
但我國已知曉的C3腎病患者,只有約2600人,知曉率僅僅5.2%;
也就是說,94.8%的C3腎病患者,患病而不知病。
這也難怪:本來腎臟病就沒什么癥狀、難知曉,而C3腎病呢?不僅要求知曉腎病,還要求做腎穿,而且還要求該患者的大夫緊追醫學前沿。
這么多艱難關卡闖過來,能發現5.2%已經很不容易了。
相比于近年來才發現的C3腎病,伊普可泮這類補體抑制劑的研制要早得多了。
上個世紀,醫藥界就開始研制補體抑制劑。2007年,伊普可泮的大表哥——全球首款補體抑制劑Sorilis獲批上市。緊隨其后,伊普可泮也踏上了征程,如今成為腎病領域的首款補體抑制劑。
當初伊普可泮等等補體抑制劑研制之時,并不只是為了腎病,而是一大批與補體有關的疾病:
1、老年性黃斑變性
2、阿爾茲海默癥
3、重癥肌無力
4、癌癥
5、非典型溶血尿毒綜合征
6、C3腎病
7、IgA腎病
8、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等等。
所以是其他疾病,幫助伊普可泮起了個大早。
結果現在,新藥研制出來了、去年就上市了,卻發現:C3這個病種比新藥還新,手拿藥物卻找不到已確診的病人。
「藥等人」這種奇觀,在數百年腎臟病學發展史上還是頭一遭。
關鍵是,C3腎病在各類腎小球疾病中,是最嚴重的一種:腎功能進展速度非常快,5-10年的尿毒癥發生率高達50%以上。
若是沒有多少威脅的、輕度的病種,比如薄基底膜腎病、胡桃夾腎病等等,即便診斷不出來,也沒那么大危害。
但是,C3腎病作為最嚴重的腎小球疾病、最嚴重的慢性腎臟病之一,診斷不出來、讓藥物干等,不明不白地發展到尿毒癥,可就太虧了。
怎么辦呢?
筆者向來反對將腎穿刺活檢術作為常規檢驗方式應用于初診患者,有過度診治之嫌。因為常規的檢查和藥物,可以使大多數患者得到緩解。
然而總有少數例外:對于應用充分的中、西醫結合治療3-4個月后,仍然不緩解的患者,應該做腎穿刺,有風險也要做,并且請高職稱的腎科專家看一看,是否屬于C3腎病。
如果是C3這種危險的腎病,應盡早應用伊普可泮干預,盡最大可能避免尿毒癥發生。
只是,只是……在可預測的近未來,絲毫看不到C3腎病知曉率明顯提升的希望,未來恐怕仍然是大部分C3腎病患者不知有病、不知有藥……
唉,擔憂知曉率也起不到作用,誰讓腎臟病的最大癥狀是“沒癥狀”呢……還是回過頭來看看已確診患者能取得什么效果吧:
44.7%的緩解率、37%的平均尿蛋白降幅——伊普可泮的這個效果咋樣?
說實話,不如以往治療其他腎臟病種的效果。其他病種的緩解率和尿蛋白降幅,普遍都在60%以上,90%以上也屢見不鮮。
可是考慮到以往C3腎病是無藥可治,所以無論效果多少,只要有效,都是從0到1的突破。
這個突破能讓患者獲益多大?或是說多小?
現在這種新藥還沒有長期的隨訪數據,筆者也不能準確地預測未來。
僅僅是個人估計一下吧:
44.7%的緩解率,大概能把那些原本會進展為尿毒癥的C3腎病患者,救出來25%左右。
不算特別多,但對于這種最嚴重的、以往無藥可治的腎小球疾病來講,已經彌足珍貴了。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