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國家藥典委公示了藥典委:乙醇、山梨酸等13種輔料標準公示。
4月10日,國家藥典委又公示了8個輔料標準草案:
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15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400(供注射用)、聚乙二醇300(供注射用)、聚乙二醇400。
修訂項目:性狀,凝點,酸堿度,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

起草項目和說明:
1、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15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600
性狀:根據《國家藥用輔料標準編寫細則(2023年暫行版)》中的要求修訂:因“略有特臭” 描述的實驗確認有困難,刪除該描述;同時因為固體成型工藝的不同,聚乙二醇可能呈現不同的外觀形態,刪除“蠟狀固體薄片或顆粒狀粉末”的描述。另將溶解度放于正文最后以“注”的形式體現,作為信息參考。
凝點:凝點的設置主要用于控制本品分子量及其分布,與現有標準中已經設置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項目有重疊,加之,現有標準中凝點測定方法的誤差較大,根據專委會意見,刪除該項目。
酸堿度:因聚乙二醇在水溶液中解離能力弱,直接測定水溶液pH值時平衡時間長且穩定差,為此,參考USP-NF2023聚乙二醇標準中pH項下的測定方法,在供試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飽和氯化鉀溶液,并將取樣量擴大5倍,以增加測定方法的可操作性及結果的穩定性;因本品的pH值上限與中和工藝的終點有關,對產品本身的質量無明顯影響,均在pH中性附近,同時考慮測定的誤差,修訂時將其上限調整為7.5,項目名稱也相應的由“酸度”修訂為“酸堿度”。
2、聚乙二醇400(供注射用)、聚乙二醇300(供注射用)
性狀:根據《國家藥用輔料標準編寫細則(2023年暫行版)》中的要求修訂:因“略有特臭”描述的實驗確認有困難,刪除該描述;另將溶解度放于正文最后以“注”的形式體現,作為信息參考。
酸堿度:因聚乙二醇在水溶液中解離能力弱,直接測定水溶液pH值時平衡時間長且穩定差,為此,參考USP-NF2023聚乙二醇標準中pH項下的測定方法,在供試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飽和氯化鉀溶液,并將取樣量擴大5倍,以增加測定方法的可操作性及結果的穩定性;因本品的pH值上限與中和工藝的終點有關,對產品本身的質量無明顯影響,均在pH中性附近,同時考慮測定的誤差,修訂時將其上限調整為7.5,項目名稱也相應的由“酸度”修訂為“酸堿度”。
3、聚乙二醇400
性狀:根據《國家藥用輔料標準編寫細則(2023年暫行版)》中的要求修訂:因“略有特臭” 描述的實驗確認有困難,刪除該描述;另將溶解度放于正文最后以“注”的形式體現,作為信息參考。
凝點:凝點的設置主要用于控制本品分子量及其分布,與現有標準中已經設置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項目有重疊,加之,現有標準中凝點測定方法的誤差較大,根據專委會意見,刪除該項目。
酸堿度:因聚乙二醇在水溶液中解離能力弱,直接測定水溶液pH值時平衡時間長且穩定差,為此,參考USP-NF2023聚乙二醇標準中pH項下的測定方法,在供試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飽和氯化鉀溶液,并將取樣量擴大5倍,以增加測定方法的可操作性及結果的穩定性;因本品的pH值上限與中和工藝的終點有關,對產品本身的質量無明顯影響,均在pH中性附近,同時考慮測定的誤差,修訂時將其上限調整為7.5,項目名稱也相應的由“酸度”修訂為“酸堿度”。
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中國藥典》2020年版中規定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均不得過0.1%。現有毒理學數據提示三甘醇每日允許暴露量(PDE)高于乙二醇和二甘醇,國外聚乙二醇藥典標準中均無三甘醇檢查及限度的要求。為慎重起見,標準修訂過程中收集了相關企業已用于上市制劑中414批次PEG400(非注射級別)的三甘醇數據,根據統計結果,修訂三甘醇限度為0.3%。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