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畢井泉24日表示,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鼓勵創新藥發展的生態環境正在形成。
畢井泉同時指出,生物醫藥競爭是全球性競爭。我們發展創新藥的時間還很短,在營造一個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生態環境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建議,進一步做好深化創新藥臨床價值的認識、加強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改革創新藥價格形成機制和醫保支付辦法、研究建立老年人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等八個方面工作,共同迎接創新藥產業蓬勃發展的春天。
在24日于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大健康產業專題研討會上,畢井泉發表了題為《努力完善創新藥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的主題發言,做出了上述表示。
今年全國兩會后,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生物醫藥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很多內容都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特別是‘創新藥’產業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畢井泉在演講中強調。畢井泉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整個行業實現了以仿制藥為主向以創新藥為主導、創仿結合的轉變。當前,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正在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市場潛力巨大。中國人口眾多,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預期壽命的提高,人們在健康領域的需求潛力巨大。——勞動力資源豐富且素質較高。中國高等教育生命科學、醫學、化學、藥學、工程制造等領域本科以上的畢業生是全球最多的。中國各領域科技人才也是全球最多的。——臨床研究資源豐富。中國三類甲級醫療機構有1700多家,醫務人員有1400多萬。中國疾病譜較廣,招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效率較高,研發成本較低。——審評審批制度基本與國際接軌。中國穩步擴大藥品監管制度型開放,2017年中國藥監機構就已經成為國際人用藥品技術協調會(ICH)的成員,ICH的技術指南全部轉化為國內的指導原則。“這些都是中國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巨大優勢,足以使中國成為全球創新藥發展的高地。”畢井泉說。他同時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創新藥產業發展。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性。去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醫藥創新投入大、風險高、耗時長,要全鏈條支持。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創新藥產業發展,開辟生命科學新賽道。近幾年來,創新藥進入醫保報銷目錄的速度大大加快,進入醫院的障礙也在逐步排除。今年1月2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對發展創新藥產業提出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政策措施。“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和探索相關政策措施,從生物醫藥生命全周期的努力完善創新藥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題,已經開始緩解。”畢井泉說。畢井泉指出,生物醫藥競爭是全球性競爭。我們發展創新藥的時間還很短,對創新藥發展規律的認識,在研發、生產、監管、知識產權保護、使用、支付各個環節支持創新藥,在營造一個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生態環境等方面,都還有較大差距,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建議,進一步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