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7 15:09:12來源:獵藥人俱樂部瀏覽量:466
引言
Foreword
新冠疫情前后,腫瘤賽道涌入了一批新玩家,正在借助mRNA技術具有的高效性、安全性、生產周期更短、成本更低等諸多優勢,為包括癌癥等多疾病領域帶來全新的治療的曙光。2022年,出于對mRNA技術的看好袁紀軍博士加入艾博生物,現任公司總裁。袁博士認為, mRNA在腫瘤治療中具有諸多優勢,但作為一項全新的技術,大家對其認識還需加強,尤其是在工藝開發、大規模生產等方面還存在許多挑戰。
訪談紀要
Q1:您之前從事了腫瘤領域抗體和細胞治療藥物開發工作,又是何種契機選擇加入艾博生物從事mRNA藥物開發?
袁紀軍博士:基于之前的工作和研究經驗,雖然我在前一家創新藥研發公司做很多抗體藥物以及細胞治療藥物的開發工作,但逐漸發現基于以上兩個藥物形式的創新藥物開發已經接近瓶頸階段,國內外的研究工作趨于雷同。
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mRNA這種潛力的藥物形式,隨著近年來新冠疫苗在全球抗疫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逐漸走到臺前,為整個藥物開發的地圖打開全新局面。而我本人也長期關注核酸藥物的進展,艾博生物在mRNA領域無論從國內還是全球范圍都是走在比較前面,是業內少有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mRNA技術平臺公司,也是極少數擁有大規模生產經驗以及臨床運營經驗的mRNA公司,我很愿意利用自己此前多年的腫瘤藥物開發經歷和經驗,依托這樣一個成熟平臺,參與到mRNA藥物開發的工作中去。
Q2:從您在不同藥物分子研發的經驗來看,您看到的mRNA這種藥物形式最大的機會和最大的挑戰在哪里?
袁紀軍博士:最大的機會在于,相比于抗體和細胞療法,mRNA可以實現將藥物遞送進細胞內進行治療的藥物形式,對于很多此前許多無法靶向到的藥物靶點,mRNA這樣的藥物形式可能可以發揮作用。
挑戰在于,mRNA作為一種較新的藥物形式大家都還不是很了解。小分子藥物開發已經相當成熟,抗體藥經歷了近十幾年的飛速發展,細胞療法第一款產品上市至今也已超過五年。mRNA除新冠疫苗之外目前全球范圍尚未產品上市。從腫瘤藥物開發的角度來看,我們目前對于這個藥物形式的了解還有許多認知需要加強,尤其是在工藝開發等許多技術方面還有許多挑戰需要攻克。為此,艾博生物在從mRNA序列設計、遞送、開發工藝等各方面的平臺技術上持續投入,希望突破更多技術層面的桎梏,幫助我們更好探索這種藥物形式在各種疾病領域的可能性。
另外在產業化方面,如何將產品產能從實驗室細胞試驗和動物試驗階段帶到大規模生產階段,保證質量能供應幾百萬甚至千萬人的產能完全是一個不同的概念,在這方面我想艾博生物經歷了新冠疫苗的開發,在大規模生產方面比多數mRNA公司要有經驗,有優勢許多,而這些經驗和優勢相信未來可以在我們多疾病領域的不同mRNA產品管線的開發工作和臨床推進過程中得到體現。
Q3:請您簡要介紹公司腫瘤業務的基本情況。對于您負責的腫瘤領域,公司目前有哪些重點管線?
袁紀軍博士:目前艾博生物的管線主要關注聚焦三個疾病領域:傳染病、腫瘤和罕見病。其中,在腫瘤領域我們目前專注的方向有三個:
1)腫瘤免疫,通過表達細胞因子(譬如白介素)激活免疫細胞以發揮抗腫瘤的活性。這塊也是目前我們管線走得比較前面的領域。我們有一款編碼細胞因子IL-12的mRNA藥物產品已于6月獲批IND。
2)腫瘤疫苗,通過mRNA編碼突變腫瘤特異蛋白,激活免疫系統特異性識別并殺傷腫瘤細胞。目前在這個領域我們有多個項目進入人體試驗(IIT)階段,其中包括一款肺癌mRNA疫苗,以及聚焦包括肝癌等高發癌腫的mRNA疫苗產品。
2023年4月,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牽頭發起的一款針對肺癌mRNA疫苗(ABOR2013)的臨床研究項目(IIT)正式啟動
Q4:了解到艾博生物有一款IL-12mRNA腫瘤產品獲批IND,而相同靶點國內外已有幾款產品獲批,您如何看待這個領域目前的競爭態勢?
袁紀軍博士:就我個人的觀點來看,目前許多同行對IL-12這個靶點都很看好,主要由于IL-12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細胞因子,在抗腫瘤治療領域一直備受關注,許多企業都投入了相關產品的研發公司。不過我們也看到,細胞因子類產品包括已獲批的IL-2、IL-15在抗腫瘤領域的研發幾乎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波折。對于我們來說,在吸取了既往同類產品研發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團隊分析了在研產品的特性,希望在開發過程中能充分考慮到產品未來的差異化,與此同時,通過不斷優化研究設計,力求在IL-12領域帶來突破。
相對于同藥物類型產品,我們采用了與競品不同的核酸修飾及遞送策略,由此產生出不同的藥物分布及免疫調節信號,進而轉化出更強的臨床抗腫瘤療效。也正是基于此,在適應癥的選擇方面,相比同類產品大多數在黑色素瘤中探索,我們的計劃是在產品的評估中納入更多符合中國國情的瘤種。
同時,根據臨床前數據,我們的IL-12 mRNA產品表現出了強烈的抗腫瘤活性及良好的安全性,這將轉化為臨床更寬的治療窗口,使我們能在比同類產品更多的劑量范圍內評估產品的抗腫瘤療效。
Q5:在您看來,在各種腫瘤藥物中,基于mRNA技術的腫瘤疫苗等產品是否會取代傳統形式的腫瘤藥物,成為未來腫瘤治療的新趨勢嗎?mRNA腫瘤疫苗與其他類型的腫瘤疫苗相比具有哪些優勢?
袁紀軍博士:個人觀點,mRNA作為一種藥物形式,有望對某些成熟藥物形式無法解決的疾病挑戰提供全新的治療思路,解決以前其他藥物形式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抗體等藥物只能做到細胞外藥物靶點,而mRNA可以將藥物遞送至細胞內部解決一部分問題。這也是我對mRNA藥物形式一直非常感興趣的原因。但我覺得mRNA藥物不太可能完全替代成熟的藥物形式,但可以作為對以前小分子、抗體、細胞藥物的補充。
以腫瘤疫苗為例,這個概念其實已經很久了,大家都認識到這個是一個很好的治療多種癌癥的技術途徑,但受到技術限制,失敗率很高。傳統技術手段開發的腫瘤疫苗大致分為:細胞為載體、肽段為載體、直接注入腫瘤細胞等形式,但臨床上其實都沒有很好的效果。比如細胞載體、肽段載體以及直接注入腫瘤細胞的形式在體內沒有很好的呈遞形式,很快就會被免疫系統排異掉,臨床效果不佳。
相比之下,mRNA腫瘤疫苗一般通過肌肉注射,mRNA可以自行遞送至人體細胞內,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利用人體的自身免疫來殺傷腫瘤,無論是從安全性還是藥效來看都具有很大優勢。并且,mRNA還具備生產速度快的特點,因此可應用于個性化腫瘤疫苗的制備中,因為基于腫瘤病人的腫瘤經過基因測序可以預測新抗原,但需要隨著病人的腫瘤進展短期內進行設計和生產,目前只有mRNA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國外已經有產品進入三期,我們也在進行相關布局。
綜上所述,其實我們看到基于mRNA這種藥物的形式,可以說是為許多本來停留在早研領域的想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支持,許多原本我們覺得不能做的,利用mRNA技術就可以做了,而且可以做的方向很多,不僅是在傳染病、腫瘤,包括罕見病、代謝性疾病、慢病等各方面都可以用這個技術進行藥物開發,這是很激動人心的。
Q6:如何看待目前包括許多mRNA企業在內的Biotech 紛紛開始走CDMO路線?
袁紀軍博士:從我的角度來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環境進入相對低谷期,而且預計今后一段時間也會持續低谷,每個企業都要考慮開源節流的問題,比如我們看到更多BD的動作、近期許多license out成果出現, 也有一些biotech公司開始涉足做CDMO,來幫助消化過剩的產能。其實這些模式都不是最新的態勢,也不是只有mRNA公司才有,在海外這些都是biotech公司的常規操作模式,尤其是在當下的行業態勢中,活下去是最重要的。
Q7:艾博生物對于外部合作的態度是什么?
袁紀軍博士:正如此前我們聊到,mRNA技術可以支持藥物開發的領域是很廣闊的,新冠非常好的加速了這項技術走向成熟的過程,隨著新冠這種緊急事態緩解,我們還看到包括腫瘤、罕見病、新血管、自免等各種領域都可以用mRNA技術來做產品,那么其實還是有大量mRNA藥物開發的需求,用這種技術手段無論是企業自己做產品,還是通過合作的方式開發產品都是可以的,在這方面艾博生物向來抱有開放的態度,希望與多方合作伙伴共同利用好這個技術,促進更多優秀的產品上市。
Q8:如何看待腫瘤領域的內卷競爭?
袁紀軍博士:內卷肯定會有的,腫瘤領域大家都比較傾向選擇成熟靶點和機制進行藥物開發,這樣做相對風險較小,但相對來說競爭就會激烈。我相信經過一個階段的高度競爭之后大家都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理性。尤其是現在大環境并不是非常好的情況下,我想每個公司應該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放大自己的優勢,可以做哪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對于艾博生物來說,我們過去幾年通過新冠疫苗開發工作獲得了產業化的成熟優勢,因此相比其他mRNA公司無論在研發、生產、臨床實踐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另外,我們也建立了自主mRNA技術平臺,目前我們已擁有超過150項專利和專利申請,涉及包括RNA修飾、遞送系統等關鍵技術方面的專利,其中三分之二為國際專利。我想如果能在產品開發階段就考慮好如何利用好我們這些長板,想的足夠清楚,就應該不用過于擔心內卷的問題。
Q9:Moderna的mRNA-4157腫瘤疫苗與PD-1抗體聯用效果優異,為何腫瘤mRNA疫苗多采用聯用的形式應用于臨床?未來會不會有更多其他聯用方式?
袁紀軍博士:腫瘤疫苗聯合PD-1抗體會是未來的一種趨勢。腫瘤疫苗的機理是教會免疫系統識別腫瘤細胞并進行殺傷,而PD-1抗體通過阻斷腫瘤細胞對免疫的抑制,恢復T細胞功能,對腫瘤進行殺傷。這兩種療法聯合起來,相當于我們開車時同時需要油門和剎車,聯用是最合理的手段。
Q10:今年上半年全球mRNA巨頭Moderna宣布對華首次投資,規模或達10億美元,您認為這將對中國國內mRNA企業有何影響?
袁紀軍博士:我認為短期的競爭肯定會有,但更長期看還是好處多一點,有利于推動本土mRNA行業更快與國際接軌,不斷向上發展。
首先,Moderna作為mRNA領域全球一流的研發機構,其進入中國將有助于把包括運營標準、專利等國際運營體系帶入中國。對于中國的mRNA企業的成長來說也是一個推動作用,更有助于中國的企業了解國際標準。與此同時,也有助于國內mRNA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未來的全球化發展做好準備。
其次,mRNA還是一個較新的藥物形式,國內整體的研究還比較薄弱,隨著Moderna進入中國可以把全球新的產品帶入國內,通過更多的溝通交流,有利于監管部門對mRNA藥物有更深入的了解,為未來mRNA藥物產品在國內上市提供助力。
Q11:艾博生物腫瘤領域未來的發展規劃?
袁紀軍博士:短期的三年規劃,我們希望將更多項目推到POC階段。目前我們已經有數個項目進入不同的人體試驗階段,希望在未來三年通過更多有價值的臨床數據看到mRNA藥物在腫瘤臨床上的效果,同時也幫助我們對mRNA藥物本身產生更多深刻的了解。
中期規劃,目前我們已有一款腫瘤產品進入注冊臨床1期,希望在未來5-10年,有更多產品進入臨床階段并獲批上市。
更長遠來看,更長期的規劃是希望更好的運用我們的技術優勢,圍繞腫瘤病患臨床需求創造一個更好的產品組合,推動多種形式的產品上市,解決現在臨床迫切對藥品的需求。在這方面,首先我們是必須把我們的技術做的很扎實,其次我們也正在積極尋求與各種同業機構的合作,做藥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納入很多知識和技術,就像一個“接力賽”,那么我們希望通過多方合作,納入更多人的專長和知識,把這個事情做好。未來希望可以早日看到來自中國本土原研的創新mRNA藥物產品上市。
End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