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6 10:09:43來源: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 瀏覽量:256
架構再調整
8月14日,業內有消息稱,阿斯利康中國對呼吸、消化及自體免疫事業部、中國香港及澳門團隊架構進行了調整,并且這一調整于8月14日起正式執行。
阿斯利康將呼吸、消化及自體免疫事業部拆分為兩大事業部,目前,阿斯利康中國的官網已經列出了這兩大事業部的負責人,即:
陳曦——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負責呼吸霧化、消化、疫苗和免疫療法、自體免疫事業部;
林驍——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負責呼吸吸入和生物制劑事業部、香港及澳門地區。
這是繼2022年來阿斯利康中國將呼吸及自體免疫事業部、消化與呼吸霧化事業部合并,成立呼吸、消化及自體免疫事業部后的再拆分動作。
隨著呼吸業務的不斷發展,未來疫苗和免疫療法、自體免疫業務不斷注入等,新的版圖將為阿斯利康中國業務的長期發展增添動力。
此前,阿斯利康中國的業務架構共4個板塊,分別是:腫瘤事業部;呼吸、消化及自體免疫事業部;心血管、腎臟及代謝事業部;罕見病事業部。其中,林驍負責呼吸、消化及自體免疫事業部。
從這兩位負責人的背景來看,均有著豐富的跨國藥企及咨詢行業工作經驗,例如陳曦曾在強生、麥肯錫等企業擔任重要職務;林驍曾在賽諾菲、平安好醫生等企業工作。而這些背景,可能都是阿斯利康所看重的——咨詢、業務、策略、運營等。
2022年底,阿斯利康對各大業務架構板塊的負責人進行了調整,其它業務板塊的負責人分別是:
陳康偉——阿斯利康中國腫瘤事業部總經理;
劉明——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腫瘤事業部肺癌治療及腫瘤免疫治療相關領域事業部;
關冬梅——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心血管、腎臟及代謝事業部;
胡軼清——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罕見病事業部。
跨國藥企在國內發展,其人員變動往往與政策、市場環境有著重要關系,同時,人員變動背后反映的還有品牌及投資戰略等方面的調整。
中國區業績實現增長,合作動作頻頻
呼吸業務是阿斯利康全球和中國戰略業務最重要的組合部分,呼吸霧化、消化、疫苗和免疫療法、自體免疫事業部及呼吸吸入和生物制劑事業部是阿斯利康中國的重要板塊之一。在這一領域,阿斯利康擁有兩大當家產品,即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和奧美拉唑系列。
米內網數據顯示,阿斯利康的吸入用布地奈德吸入混懸液長期占領TOP1品牌寶座,但在2020-2022年連續三年下跌。此前,第三批集采,阿斯利康奧美拉唑腸溶膠囊丟標;第五批集采,其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又丟標。
不過,最新的業績報告顯示,阿斯利康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實現增長。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是阿斯利康銷售TOP10的產品之一,達到12.88億美元,同比增長4%。
除了架構調整,在這一領域,近段時間阿斯利康還展開了不少合作。
8月7日,阿斯利康與康希諾生物簽署《產品供應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合作專注于利用康希諾mRNA生產平臺支持阿斯利康對特定疫苗的研發。
4月,阿斯利康宣布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加強在基礎醫學、轉化醫學、臨床醫學研究等方面合作。
這些合作,一些是為了擴充藥品管線和技術,一些是為了增加業績等。
近年來,隨著集采、一致性評價等政策的執行,醫藥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機遇到來,跨國藥企也在紛紛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再看阿斯利康中國的業績,2023年上半年收入達到30.43億美元,同比增長9%(注:按排除 COVID-19的增長率計,未排除COVID-19則增長7%)。這一業績也符合阿斯利康此前的預計,即新的一年中國區將重歸增長,預計增長低于個位數百分比。
同時,阿斯利康還官宣了兩則新消息,一是罕見病部門Alexion與輝瑞達成合作,收購一系列臨床前罕見病基因療法,交易總金額高達10億美元;二是任命Sharon Barr擔任生物制藥研發執行副總裁,接替即將退休的Mene Pangalos,后者將于明年初卸任。Sharon Barr將負責心血管、腎臟與代謝(CVRM)以及呼吸與免疫學領域(R&I)的新藥發現到后期開發。
收購、合作、人員調整......“阿斯利康”們在變動中尋找新發展。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