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 17:23:04來源:藥智頭條瀏覽量:517
近幾年,在政策利好支持和資本市場蓬勃發展雙重推動下,國內新藥研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創新藥企業主要通過前期費用的投入獲得專利生產權,從而在未來一定的專利期內享有高回報率。雖然研發投入不絕對代表著的研發能力,但其卻能在一定程度上評估企業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以及與同行相比是否具有后繼競爭力。
藥智頭條統計了2018-2022年中國上市藥企研發投入情況,研發投入最多的50家藥企總投入從2018年的371.6億元增長到2022年843.1億元,復合增長率22.7%。上榜門檻由2018年的2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6億元。
其中排名第一的百濟神州,五年研發總投入超過400億元;其次為恒瑞醫藥241億元,復星醫藥197億元。
(詳見文末附表:2018-2022年中國上市藥企研發投入TOP50)
六家企業5年總投入超百億
百濟400億一騎絕塵
TOP10企業研發總投入約占TOP50企業總研發投入的50%,TOP20企業研發總投入約占TOP50企業總研發投入的70%,企業間研發投入差距較大。
圖1 2018-2022年中國上市藥企TOP20
研發總投入情況
資料來源:上市企業公告、藥智數據
2018-2022年五年間,有6家企業累計投入超過了100億元,其中百濟神州一騎絕塵,以400億的總投入遠超排名第二的恒瑞醫藥(241億),另外4家分別為復星醫藥、中國生物制藥、石藥集團、上海醫藥。此外,信達生物2018-2022年累計研發投入95億元,接近百億。
2018-2022年中國上市藥企研發投入TOP10
資料來源:上市企業公告、藥智數據
從企業排名來看,2018-2022年排名變化不大。恒瑞醫藥、復星醫藥、中國生物制藥、石藥集團、上海醫藥、科倫藥業等老牌藥企都是藥品研發投入的主力。而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等新生代藥企崛起,為國內市場注入了活力。
百濟神州在自創立之日創始人王曉東就確立了其定位——一家始于中國的、全球性的生物科技公司。2021年12月,百濟神州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首家在納斯達克、港交所、上交所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被認為是最有希望踏入全球競爭行列的中國創新藥企。
2018-2022五年間,百濟神州累計研發投入超過了400億元。當然,百濟神州也不負眾望,已有3款自主研發并獲批上市的藥物,分別是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抗PD-1單抗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和PARP抑制劑百匯澤( 帕米帕利)。2022年百濟神州創新藥收入為84.8億元,超過了恒瑞醫藥的81.16億元,成為國內創新藥公司的“一哥”。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國首個在美國獲批上市的創新藥——澤布替尼,2022年全球銷售額總計38.29億元(約5.65億美元),其中來自美國市場的收入為26.4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0%。2023年一季度,澤布替尼全球銷售額和美國銷售額雙雙翻倍,分別為2.114億美元和1.388億美元,2023全年銷售額有望突破十億美元,成為首個國內本土研發、歐美上市的“十億美元分子”。
雖然百濟神州目前的創新藥收入與其每年上百億的研發投入相比還有差距,但藥物研發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漫長的積累,才有可能做出好藥。未來百濟神州能否開發出更多新藥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新興公司為創新藥市場帶來活力
雖然TOP50榜單整體排名變化不大,但近幾年也出現了不少新面孔,例如萬泰生物、榮昌生物、神州細胞、開拓藥業、康希諾、邁威生物、瑞科生物、諾誠健華等。這些藥企在2018年后登陸港股或A股,為中國創新藥市場注入活力,帶來新的希望。
附表:2018-2022年中國上市藥企研發投入TOP50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