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追求健康一直是人類的奮斗目標之一。醫藥行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承擔著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如今,在老齡化加速、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等因素的影響下,醫藥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本篇,我們從行業發展現狀和影響行業發展因素入手,帶您走進醫藥行業。總體來看,醫藥行業可以分為醫藥制造、醫藥流通和醫療服務等幾大板塊,每個板塊又可以繼續細分,例如,醫藥制造包含藥品(化學藥、中藥、生物藥)和器械等,醫藥流通板塊包含醫藥分銷和零售藥店板塊等,醫療服務包含連鎖醫療機構和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等。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國內醫藥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5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81%。雖然2020年醫藥生物行業的收入增速受疫情影響放緩(減少18%),但利潤總額增速較2019年上升2.7%。整體來看,中國醫藥市場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并且依然維持近2倍GDP增速(2.3%)的收入增速水平。隨著2014年后醫改的深入推進,醫藥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成為過去,但整體來看,該行業仍具備突出的成長優勢。在“三醫聯動”新醫改的大背景下,醫保控費成為新常態,行業和企業格局逐漸發生新變化。醫保改革針對輔助用藥和中藥注射劑的控費及帶量采購(國家針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品種約定最低采購量,由報價最低的廠家供貨)帶來的仿制藥降價,都為創新藥產品蓬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受新冠疫情影響,健全體系、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將成為行業發展方向之一,長期來看,醫藥或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一環,相關醫藥產業鏈也有望迎來更大規模的長期穩定投入和更多的建設機會。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保障制度逐步完善,醫療相關新產品及技術不斷應用,控制醫療衛生支出不合理的過快上漲已經成為各國政府普遍面臨的問題。就中國而言,上世紀80年代以來計劃生育政策對人口數量產生巨大影響,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再疊加死亡率降低、人均壽命延長等因素,導致我國的老齡化進程速度較發達國家顯著加快。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將對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對于醫藥行業來說,解決醫療需求增加和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將成為老齡化背景下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從國內醫藥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行業增速和醫保收支的增速密切相關。2004年至今,醫藥行業先后經歷了醫保擴容帶來行業高速增長階段、行業政策多空交織下的行業降速階段以及當下醫保控費進一步趨嚴帶來的行業分化階段。后續隨著醫保資金壓力漸顯,控費將更加科學化、精細化,行業內企業或將面臨持續的壓力和分化,研發管線產品儲備豐富、擁有可以滿足臨床需求的創新產品的企業將有望在醫保控費的大環境下實現較好的發展。醫藥行業關乎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也是受到政策監管最為嚴格的行業之一。近年來,國內醫藥行業各項政策密集頒布,主要圍繞保證藥品供應、加強質量控制、鼓勵企業創新、加大醫保控費等方面,持續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雖然受制于醫保收支水平,控制醫藥費用支出對于醫藥行業的增長會造成一定的壓力,但在一致性評價(讓國內的仿制藥達到和外資同樣的質量水平)、“兩票制”(從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只能開一次發票,從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只能開一次發票)等行業政策的引導之下,行業去產能的過程仍將延續,野蠻粗放式發展的企業將被陸續淘汰出局,醫藥工業和商業的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行業龍頭有望受益于這一發展趨勢。在藥品帶量采購背景下,以偏仿制品種為主營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業績增長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具備一定研發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業,仍然有望享受審評審批加快、帶量采購加快、創新產品放量等政策紅利,騰籠換鳥將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綜合來看,中國醫藥市場規模持續上升,醫藥行業收入利潤保持平穩增長。新冠疫情之后,國內醫藥行業將投入更多的力量,迎來發展的新機遇。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