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捷思英達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其小分子創新藥Aurora A激酶抑制劑VIC-1911與奧希替尼聯用的中國臨床試驗Ib期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該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開放、劑量遞增和劑量擴展的I期臨床研究,主要用于評估Aurora A抑制劑VIC-1911與奧希替尼聯合治療對EGFR-TKI耐藥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特征和初步療效。該研究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教授擔任牽頭研究者,已經順利完成劑量遞增階段入組和劑量限制性毒性觀察,目前正式進入劑量擴展階段。VIC-1911是新一代、高選擇性和臨床安全的Aurora A激酶抑制劑,在美國臨床處于I/II期開發階段,有兩項臨床研究處于入組狀態:(a)VIC-1911聯合環磷酰胺(PTCy)和西羅莫司(Sirolimus),用于清髓性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預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臨床I/II期研究,(b)VIC-1911單藥以及和索托拉西布(Sotorasib)聯用治療KRAS G12C基因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I期研究。EGFR基因突變在中國肺癌病人比例最高,每年新發病人約25萬。已經有3個第三代EGFR抑制劑新藥(奧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在中國獲批上市。奧希替尼全球銷售額在2027年預計將達93億美元(Cortelis,2022)。第三代EGFR抑制劑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療法,比第一代/第二代EGFR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具有更好的療效,然而在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后也容易出現耐藥。臨床前研究顯示:VIC-1911和奧希替尼聯用,體內外都可以顯著改善奧希替尼的療效,抑制其耐藥機制的形成。捷思英達率先在中國獲批開展Aurora A抑制劑和奧希替尼的聯用臨床研究,將有望克服第三代EGFR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上的耐藥問題,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捷思英達是一家聚焦新一代腫瘤精準治療的新藥研發企業。公司資深的國際化團隊,已經具備在中美開發成功27款上市新藥的豐富經驗。捷思英達以臨床需求和最新轉化醫學研究為驅動,致力于原創新藥研發,公司和國內外最權威的臨床醫生和知名研究機構合作,開展國際前沿水平的轉化醫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腫瘤耐藥機制研究,DNA損傷修復機制研究以及RAS/MAPK信號通路腫瘤研究。目前捷思英達已有三個產品處于臨床I/II期研究階段,涉及的適應癥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三陰乳腺癌、移植物抗宿主病、結直腸癌和黑色素瘤等,預計2024年頭部管線可以進入關鍵性臨床研究。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