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禮來宣布收到FDA就mirikizumab用于治療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UC)的生物制劑許可申請(BLA)發出的完整回復函(CRL)。禮來新聞稿指出,本次拒批的理由是FDA對mirikizumab的擬生產制造過程存在一些疑問,并強調FDA對藥物臨床數據、安全性以及標簽沒有擔憂。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常見的炎癥性腸病,會引起直腸和結腸的內表面異常炎癥,進而導致大腸出現開放性潰瘍;最常見癥狀表現為腹痛、痙攣和頻繁腹瀉,大便中常有血、膿或粘液,此外惡心、食欲不振、疲勞和發燒等癥狀也偶有發生。Mirikizumab是一款人源化IgG4單克隆抗體, 可與IL-23的p19亞基結合,進而阻斷IL-23介導的炎癥反應。III期LUCENT-1研究顯示,治療12周,mirikizumab vs. 安慰劑達到臨床緩解(p<0.0001)主要終點。此外,mirikizumab也達到降低腸道緊迫感、臨床響應、內窺鏡緩解、癥狀緩解以及內窺鏡組織學炎癥等所有關鍵次要終點。III期LUCENT-2研究顯示,近半數(n=182/365)患者在接受mirikizumab維持治療一年時獲得臨床緩解,而安慰劑組為(n=45/179,p<0.001);此前12周治療達到臨床緩解的患者在一年后仍有63.6%(n=91/143)保持獲益,并顯著優于安慰劑組(36.9%,n=24/65,p<0.001)。值得一提的是,mirikizumab曾在治療斑塊狀銀屑病的III期研究中展現出療效優于諾華Cosentyx(司庫奇尤單抗)的臨床結果,不過禮來在2021年Q1財報披露之際宣布已放棄mirikizumab在該適應癥上的監管申請,并決定將精力集中在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上,目前克羅恩病適應癥研究已推進至III期臨床。禮來高級副總裁、禮來免疫以及禮來美國總裁兼首席客戶官Patrik Jonsson說:“我們對mirikizumab的關鍵III期臨床數據及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潛力充滿信心。我們正在努力與FDA合作,希望盡快在美國推出mirikizumab。”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