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6 15:54:48來源:醫藥魔方瀏覽量:360
渤健目前主要聚焦神經疾病領域產品的開發,其中多發性硬化(MS)藥物是主要收入來源,2022年共營收54.3億美元,較2021年減少了6.67億美元。具體產品而言,除了Vumerity銷售額(5.53億美元)有所提升外,其他MS產品市場表現都不太理想。因仿制藥的激烈競爭,Tecfidera(14.44億美元)銷售額大幅下滑26%,較去年減少了超5億美元收入。Tysabri表現相對穩定,與去年基本持平(20.31億美元,-1.55%)。
脊髓性肌萎縮癥(SMA)藥物Spinraza(諾西那生鈉)2022全年銷售額為17.94億美元,同比下降5.83%。渤健表示,諾西那生鈉在美國表現穩定;亞洲市場持續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因歐洲市場競爭所致的收入降低。
阿爾茲海默癥(AD)藥物Aduhelm于2021年6月獲FDA加速批準上市,隨之而來的爭議一直持續至今,不到一年,渤健便停止了商業化活動,并裁減銷售團隊以節省開支。自上市以來,Aduhelm的商業表現慘淡,總計收入僅780萬美元,遠遠不及Evaluate Vantage曾預測的2026年達到48億美元的銷售額。
值得關注的是,渤健/衛材聯合開發的另一款被寄予厚望的AD新藥lecanemab(商品名:Leqembi)已于今年1月6日獲FDA加速批準上市,III期確證性試驗Clarity AD研究結果驚艷,lecanemab治療組患者CDR-SB(臨床癡呆癥評分總和)下降減少了27%。遺憾的是,接受lecanemab治療的患者中接連出現3例死亡,安全性再次受到質疑。對于lecanemab未來價值如何,仍有待時間檢驗。
渤健另一塊收入由生物類似藥貢獻,2022年共營收7.51億美元(-9.63%),包括Benepali(依那西普)、Imraldi(阿達木單抗)、Flixabi(英夫利昔單抗)和Byooviz(雷珠單抗)4款產品。其中,雷珠單抗于2022年6月在美國上市,半年貢獻了430萬美元收入。此外,與百奧泰合作開發的托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已于今年1月16日獲中國藥監局批準上市,也將為渤健生物類似藥模塊帶來新的增長點。
2022年,渤健在研口服新藥zuranolone也取得了重大進展,該產品由渤健與Sage合作開發,目前已在治療重度抑郁癥(MDD)和產后抑郁癥(PPD)的III期臨床研究中取得關鍵結果,達到主要終點,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目前,zuranolone用于MDD和PPD的新藥申請已獲FDA受理并被納入優先審評,PDUFA日期為2023年8月5日。
此外,渤健/lonis聯合開發的反義寡核苷酸療法tofersen用于治療超氧化物歧化酶1 (SOD1)突變所致的肌萎縮側索硬化(ALS)的上市申請于2022年7月獲FDA受理,PDUFA日期為2023年4月25日。若順利獲批,該產品將成為首款針對ALS的基因靶向療法,也有望為渤健帶來更可觀的收入。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