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0 17:20:25來源:瞪羚社/Kris.瀏覽量:294
導讀:一紙通知背后,無疑反饋出了核酸檢測機構行業的內卷和亂象。
據醫業觀察消息,11月8日許昌博奧潤康醫學檢驗實驗室發布了“關于新冠核酸樣本暫停接收的通知”。
通知內容如下:應疫情防控要求,我機構積極配合許昌市各縣、區疫情指揮部,在疫情期間對各轄區人員實施全民篩查、針對重點人群、隔離點人群及冷鏈物品實施應檢盡檢,盡可能發現潛在的感染者,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因我機構從2021年1月至今一直承擔著城區大規模新冠核酸檢測任務,試劑耗材及人工費用投入費用較高,目前各區縣均未及時回款,導致我機構運轉壓力太大,接總部通知,于2022年11月11日(本周五)零時起暫停接收各縣、區所有新冠核酸樣本。(注:待資金到位后,再正?;謴托鹿诤怂釞z測工作。)
一紙通知背后,無疑反饋出了核酸檢測機構行業的內卷和亂象。
01
戴維斯雙殺?核酸檢測價格再下調
2020年初,各地的核酸檢測試劑盒供不應求,價格一度達到260元每次。
隨著新冠核酸檢測產品的供給逐漸充足,全國多地開始對新冠檢測試劑盒價格更是經歷了多輪降低,今年二季度混檢開始打破10元/人次的大關。
以山東省為例,2022年5月核酸檢測單人單檢(含檢測試劑)價格由40元/次統一降至28元/次,混檢(含檢測試劑)價格由10元/人次(5混1、10混1)統一降至不限混檢人數6元/人次。
11月8日,貴州省公立醫療機構又開始針對核酸檢測價格進行了下調:核酸檢測價格單人單管最高14元/人次,多人混檢最高收費標準調整為2.6元/人次。
價格下滑意味著核酸檢測機構們的利潤變薄。
華安證券研報指出:核酸檢測的相關成本主要分為固定支出和浮動支出,其中固定支出包括實驗室設備折舊、采樣和檢測人員工資、防疫服裝和物資、場地租金等,浮動成本主要是檢測耗材、運費等。
拆分來看,防疫服、物資、租金、運費等費用項相對穩定,而博奧潤康檢驗實驗室的停業公告提到:主要是試劑耗材、人工費用投入較高。
今年4月底,廣東聯盟集采公布數據顯示,普通核酸試劑及組套(含核酸檢測試劑盒、核酸提取/純化試劑、樣本采樣器具等)的價格范圍為5.79-8.36 元/套;其中單獨核酸檢測試劑盒的價格范圍為3.20-4.97元/人份。
粗略測算,接收樣本規模大的檢驗機構雖然仍有一定利潤,但在快速變薄了。
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并沒有達到每日1萬管的規模效應,人力成本和設備折舊較高,在現金流和盈利能力低下的雙重壓力下不堪重負,博奧潤康可能是未來“中小核酸檢測機構”的一個縮影。
02
盈利能力開始回歸常態
檢測價格下降,必然帶來盈利能力的下滑。
達安基因在2020年以前毛利率一直處于40%出頭的水平,而凈利率在2015-2018年在5-9%區間波動,2019年更是出現凈利虧損。
金域醫學毛利率在2020年之后提升了7-8個點,凈利率更是實現了從5-8%區間的水平到接近20%的躍遷。
無論是金域醫學還是達安基因都提到:今年二季度的新冠檢測毛利率只有30%或出頭,明顯低于公司整體的毛利率。
2022Q3,金域和達安不知道是有意在控制新冠業務規模還是切實受到了疫情緩解的影響,金域醫學的新冠業務占比從二季度的49%下降至三季度的43%,達安基因則是三季度新冠業務量出現了減少。
據文思供應鏈統計的數據顯示,2022年6月十家涉及第三方醫學檢驗室業務的上市公司中,僅有三家公司毛利率實現了逆勢提升。
三家公司中,凱普生物、蘭衛醫學的ICL相關業務2022中報收入明顯高于2021年全年收入,出現爆破式增長,也是兩者毛利率拔升的核心原因。
(圖片來源:問思供應鏈)
如果未來各地放寬核酸要求或要求核酸檢測自費,那么部分ICL公司的盈利及估值模型,將經歷重構。
03
應收賬款壓頂,ICL們的錢能回來嗎?
應收賬款高企,是壓在每一家ICL公司的心頭大石,上市公司亦不例外。
可大部分ICL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依舊在一路狂奔。蘭衛醫學、凱普生物、迪安診斷、達安基因、譜尼測試、金域醫學,今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40.73%、130.04%、96.94%、94.52%、94.10%、46.41%。
對應的是應收賬款的快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蘭衛醫學、凱普生物、達安基因、迪安診斷、金域醫學、譜尼測試這些企業的應收賬款分別同比增長175.25%、146.32%、84.18%、76.65%、65.67%、27.16%。
據創頭條的報道,有核酸檢測企業人士曾公開談到,回款周期長達半年到九個月。一個季度內能回款已經算非常快的了,拖個大半年、一年也都很正常。
問思供應鏈統計了國內8家上市ICL公司的半年報數據:2020年底8家公司的應收收入比(應收賬款/主營業務收入)平均為28.48%,增長至2021年底的31.7%,提升了3個百分點;2021年6月8家公司的應收收入比平均為65.02%,2022年6月的應收收入比平均為63.3%,較2021年6月下降1.7個百分點。
2022年6月應收收入比大于70%的有4家企業,分別為蘭衛醫學(98.77%)、金域醫學(85.4%)、凱普生物(80.2%)和譜尼測試(73.1%)。
(圖片來源:問思供應鏈)
這樣高的應收比例,以致于達安基因和金域醫學開交流會一直強調:在加強款項回收,壞賬風險可控。
由于新冠檢測買單方是各地政府,壞賬風險雖然不大,但ICL公司的股價被市場“用腳投票”的本質在于:1)生意未來前景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2)現金回流速度慢,生意議價權不高,風險遍布;3)競爭格局的崩壞等。
回款風險消除后,行業上市公司們還要迎來和當初“九安醫療”們一樣的拷問:賺了巨資怎么花?是分紅?還是投入到主業?
或許市場投資者根本擔心的不是回款問題,而是擔心當上市公司突然成了暴發戶,會不會擺爛、侵害股東利益。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