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16:30:23來源:生物探索/文競擇瀏覽量:304
導讀:奧浦邁在上市首日,股價漲超近70%,市值破百億。
2022年9月2日,從事細胞培養產品與服務的上海奧浦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奧浦邁,股票代碼:688293)在科創板上市。作為國內細胞培養基第一股,奧浦邁在上市首日,股價漲超近70%,收盤上漲58.65%,市值破百億。10月9日,西南證券發布研報指出:1)我國培養基需求高速增長,進口替代率有望快速提升;2)中國生物藥商業化時代大幕拉開,下游需求高速增長,國產培養基后來居上;3)奧浦邁是國產培養基龍頭企業,有望引領細胞培養基進口替代。
2013年,奧浦邁創立于上海張江國際醫學園區,名字取自英文的Optimize,即優化,旨在為全球的生物制藥企業提供性價比更高的各類細胞培養基,并迭代出了CDMO業務。上市前,奧浦邁是一級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明星項目,先后完成5輪累計超5億元融資,吸引了包括國壽大健康基金、中信產業基金、華興醫療、達晨創投等頂級投資機構相繼入局。
根據沙利文咨詢研究數據,在細胞培養基的國產替代大潮中,奧浦邁取得了國產廠商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二的競爭地位,在部分種類的細胞培養皿市場更是占據首位,而近年來不斷發力的CDMO業務,帶來的收入也持續放大。
細胞培養基市場復合增長強勁,進口依賴度下降
生物制藥培養基是全球生物制藥最重要的上游耗材之一,在2020年生物制藥耗材市場占比達到35%(圖1)。根據興業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細胞培養基總市場規模為46.5億美元,預計在2028年可以達到82.4億美元,2020年至2028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7.4%。2020年我國生物制藥培養基的市場規模為44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84億元。根據沙利文咨詢研究顯示,中國培養基市場將快速上升,2020年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9.0%。
圖1 2020年生物制藥耗材分品種市場占比(數據來源:中信建投,制圖:生物探索編輯團隊)
作為生物藥生產上游的細胞培養基產品,具有較強的進口替代動力,原因包括國內廠商的技術不斷完善、醫保目錄藥品價格的大幅度下降導致的上游生產控費和因疫情等因素影響帶來的進口產品的供貨風險等。近年來,中國培養基市場國產替代占比逐步升高,趨勢明顯(圖2)。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擴散,相關外資制藥上游耗材企業對國內市場的供給不足,國內培養基加速滲透下游客戶,2021年國產替代率已達到33.7%。
圖2 2016-2021年中國培養基市場國產比例(數據來源:奧浦邁招股說明書,制圖:生物探索編輯團隊)
細胞培養技術壁壘高,只有擁有核心技術方能脫穎而出
細胞培養基是生物制品生產的關鍵核心原材料,生物制品的制備和生產均需要依賴細胞培養基。細胞培養基多用于生物制藥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合理選擇培養基可起到降本增效作用,并減少過程中不穩定因素。細胞培養基的下游商業化應用主要包括三個方向:重組蛋白/抗體藥物生產、疫苗生產、基因治療/細胞治療藥物生產。不同的應用方向需要的細胞類型不同,對于細胞培養基的性能特點和生產需求存在很大差異,包括技術難度、生產工藝、產品形式等等??傮w上,抗體藥物及基因治療、細胞治療藥物生產用的培養基技術難度高、生產工藝復雜、個性化需求高、且價格偏高,屬于技術門檻較高的細分領域(表1)。
表1 不同應用的培養基特點及需求對比
來源:奧浦邁招股說明書丨制圖:生物探索編輯團隊
從產業鏈看,細胞培養基產業的上游為各類原料,如氨基酸、糖類、脂肪酸、無機鹽、維生素等;中游是細胞培養基的制備;細胞培養基的下游應用十分廣泛,主要為生物制藥生產領域和科學研究領域兩方面(圖3)。
圖3 細胞培養基產業鏈(圖源:奧浦邁招股說明書)
中國培養基市場仍由外資品牌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中高端培養基領域進口壟斷格局更為明顯。根據沙利文研究報告,2021年賽默飛旗下的Gibco品牌、Cytiva旗下的Hyclone品牌以及Merck三大進口廠家在我國培養基市場的整體占比約為65%,而在我國蛋白及抗體藥物培養基市場占據81.4%的市場份額(圖4)。
圖4 2021年中國培養基市場整體競爭格局(數據來源:Frost & Sullivan丨制圖:生物探索編輯團隊)
細胞培養基行業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細胞培養基的技術難度在于培養基的配方保密,且培養基需要根據細胞種類進行優化以獲得較高的產物表達量。細胞培養基具有較高的行業壁壘,除了涉及科學復雜技術難度大和監管嚴格外,下游客戶黏性大,對供應商認證周期長,具有較強的品牌壁壘。
由于生命科學支持產業的產品與研發、生產的關系緊密,企業會進行嚴格的篩選。在研發端,產品可以直接影響研發的進度和成敗;在生產上,產品會影響藥品生產的效率及質量。下游企業對產品的選擇十分謹慎,在采購時傾向于品牌認可度高、市場口碑好的試劑產品。一旦決定了供應商,不會輕易進行更換,這也是生命科學支持產業長期被國外產品壟斷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國內廠商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擁有和國外產品相媲美的技術,在醫保降價和進口產品供貨風險的大環境下,細胞培養基將逐步實現進口替代。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