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 14:12:20來源:氨基觀察/朱來瀏覽量:289
導讀:市場短期情緒不代表企業長期價值。
在整個醫學儀器領域,最受市場關注的國產替代選手,除了聯影醫療之外,大概就是華大智造。
畢竟,在全球二代測序設備領域,華大智造是為數不多能夠挑戰因美納的選手。
過去幾年,華大智造在國內市場已對因美納造成一定沖擊。2021年,剔除疫情和華大基因關聯方因素,華大智造“持續性市場化”收入約為11.9億元。
任何行業,“國產替代”的發生,不僅意味著產業鏈的遷移,更意味著財富的轉移。芯片、蘋果產業鏈如此,醫學行業也是如此。
目前,華大智造科創板IPO定價為87.18元/股,上市前總市值就已達到360億元。若后續市場熱度較高,市值規模有可能進一步膨脹。
當然了,市場短期情緒不代表企業長期價值。最終,國產替代選手們的天花板能有多高,還需要取決于自己的努力。
/ 01 /
依靠性價比突圍,
被寄予厚望的國產替代選手
基因測序產業鏈,上游為測序儀、試劑廠商,中游為基因測序服務商,下游為終端客戶。其中,壁壘最高的當屬測序儀。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市場報告,2019年全球測序行業上游市場,因美納的市場占有率約為74.1%。在國內,基因測序儀市場同樣被因美納卡住C位。
因美納極其強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因美納通過研發、并購,不斷迭代產品,在性能端始終占據第一身位;其二,因美納則通過專利壁壘,在測序各個環節都構建了護城河,把大部分行業玩家擋在了門外。
而華大智造正是在因美納重重封鎖之下,脫穎而出的潛力選手。
2012年8月,華大基因以1.17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陷入困境的二代基因測序玩家Complete Genomics Inc。
隨后,公司通過推陳出新的方式,在技術層面完成了對因美納的追趕,先后推出了BGISEQ-500、MGISEQ-2000等系列桌面型測序儀。
如下圖所示,MGISEQ-200與因美納同類型產品對比,雖然單日數據生產效率與NextSeq 相比略慢,但不顯著。
在此基礎上,華大智造通過“價格屠夫”的戰術,來爭奪因美納市場。如下圖所示,華大智造測序儀價格,基本是因美納同類型產品的一半。
只用了十年時間,華大智造已從陷入困境的美國公司,變成了一家備受中國資本市場關注的潛力選手。
/ 02 /
兩年營收翻3倍,
估值增加200億
正如上文所說,“國產替代”的發生,往往意味著財富的轉移。
2020年1月,華大智造擬科創板上市。在拆除境外紅籌架構后,成功吸引包括中信并購等機構投資者入局,投后估值便達168億元。
當時,華大智造年營業收入不過10億元,也尚未實現盈利,2019年虧損額為2.39億元。
不過,在2年后的今天,華大智造即將科創板上市之際,估值已遠遠超過當初的數字。答案在上文已經揭曉:360億元。
華大智造估值持續增長不讓人意外。并不遜色的性能,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華大智造近幾年的業績,得以飛速增長。
2021年,公司營收已經增長至39.2億元,并且成功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4.9億元。
雖然華大智造當下的高速增長,某種程度上來說有運氣成分。
一方面,疫情讓國內測序設備需求高速增長,華大智造收獲了較大紅利。2021年,疫情帶來的收入達23.44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為59.67%。
另一方面,華大基因不僅是華大智造最大股東,也一直是公司第一大客戶。2021年,華大基因貢獻的收入為6.01億元。
但即使剔除“運氣”成分之后,華大智造收入表現也并不差。剔除疫情和關聯方收入之后,2021年華大智造 “持續性市場化”收入約為11.9億元。
在疫情影響之前的2019年,因美納大陸地區收入為3.72億美金,按照當下匯率計算大約為26.04億元。以該收入計算,華大智造在國內二代測序上游領域的市場占有率依然不低。
當然了,不管市場占有率如何,要想支撐當前的估值,華大智造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03 /
入局超聲機器人賽道,
“跨圈”能否打開天花板
對于基因測序儀企業來說,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煩惱。全球霸主因美納當前需要考慮的,便是天花板問題。
雖然從配套性來看,因為基因測序儀器與試劑的配套性強,一般不同品牌型號的試劑耗材無法混合使用。為保證測序平臺的測試效率及準確度,不同廠商的測序試劑之間基本不存在替代性。
但即便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市場規模也終究是有限的。2019年,因美納收入規模為35億美金,看起來已經增長乏力:
最核心的設備和試劑總收入增速已經下滑至7%,而在2018年這一數字還為20%。具體到更細分的板塊,檢測設備收入同比已經下滑6%。
這兩年,因為NIPT產品適用范圍擴大,以及腫瘤精準醫療行業的發展,因美納又暫時重回增長曲線。不過,為了打開天花板,因美納依然選擇往下游臨床領域發展,重金收購腫瘤早篩公司GRAIL。
對于華大智造來說,短期內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從因美納手中拿到更多地盤,長期來看必然也需要更大的夢想。
但入局臨床端對于華大智造來說并不現實,畢竟那是華大基因的地盤。不過,困難總比辦法多。
目前來看,華大智造不僅在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方面拓圈,更是實現了跨圈:入局遠程超聲機器人賽道。
如上圖所示,公司已經發布了MGIUS-R3型號的機器人,實現遠程超聲診斷?;谶@一點,華大智造未來將會演變成一家怎樣的公司,似乎并沒有明確答案。
當然了,不管華大智造未來如何發展,前提都是要在基因測序儀市場站穩腳跟,這才是最根本的。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