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0 15:49:20來源:賽柏藍瀏覽量:351
導讀:四環醫藥擬剝離仿制藥業務。
01
四環醫藥擬剝離仿制藥業務
近日,四環醫藥發布公告稱,擬出售部分或全部由于受到醫藥行業及政策變化的影響而未達業績預期或不符合公司長期戰略目標的仿制藥及其他非核心傳統醫藥類業務及資產。
四環醫藥擬于未來12–24個月內逐步完成潛在出售事項,潛在出售事項的具體范圍視乎市場狀況以及與潛在買家的洽談情況而最終確定。
四環醫藥認為,潛在出售事項可以使其將管理重心以及資源聚焦于具有較高增長性和較高利潤率的醫美板塊以及具有價值高增長性的生物創新藥板塊,全速推進其醫美及生物制藥雙輪驅動戰略的實施。
四環醫藥是國內心腦血管用藥領域傳統龍頭,與此同時,其近年來持續投入發展醫美和創新藥業務,目前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2021年,四環醫藥報告期內營收32.91億元,同比增長33.6%;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17億元,同比下降12.01%。
其中,仿制藥業務收入25.98億元,同比增幅為18.2%,營收占比為78.94%;醫美業務取得收益3.99億元,同比增長1383.3%,占比為12.12%;創新藥及其他合計營收約為2.94億元,同比增長23.0%,占比為18.2%。
四環醫藥指出,營收上漲主要是由于其醫美業務板塊增長較快,肉毒毒素樂提葆實現上市銷售,對其業績產生積極貢獻。
創新藥板塊,目前四環醫藥已經成功孵化兩大創新藥平臺。其中,軒竹生物聚焦腫瘤藥自主研發,乳腺癌賽道布局較為全面,擁有20余款產品管線;惠升生物則擁有糖尿病及并發癥全產品管線40余款產品。
據了解,四環醫藥計劃分拆軒竹生物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獨立上市。
不管是醫美還是創新藥,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軒竹和惠升多項管線進入臨床后期和商業化階段,費用支出將大大增加。四環醫藥在此背景下出售仿制藥業務,一方面可以獲得直接的現金流入,投入到增長更快的賽道中;另一方面,醫美和創新藥兩大高增長賽道或將使得四環醫藥的估值被重塑,或將有利于下一步的融資。
不過也有人指出,仿制藥業務仍占據四環醫藥近八成的營收,放棄仿制藥對四環醫藥來說影響較大。
7月18日,發布公告后的首個交易日,四環醫藥股價上漲,截至收盤其股價漲幅達6.19%,至1.2港元。對于一貫看好創新藥的資本市場來說,仿制藥似乎已經成為了影響上市藥企市值的“負資產”。
02
仿制藥毛利縮水
大批藥企“斷舍離”
某知名藥企戰略規劃經理黃心表示,企業考慮出售仿制藥業務是一種瘦身,相關業務的管理成本大于收益,出售是利大于弊,其他業務也能因為這次出售帶來協同效應。
據了解,2019年,四環醫藥7個心腦血管藥品進入國家重點藥品監控目錄,值得注意的是,這7個品種占比四環醫藥2018年營收的81.57%。
此后,四環醫藥毛利率開始逐年下降,2019-2021年分別為79.5%、77.7%和74.4%。其在年報中將毛利的變化歸結于國家重點監控目錄導致藥品銷售大幅下滑、集中帶量采購導致藥品售價略有下降。
不過,四環醫藥在年報中也指出,2021年其仿制藥業務同比增長18.2%,顯示了重點監控目錄產品對四環醫藥仿制藥業務的影響已進入尾聲,仿制藥板塊業績已正式進入上升通道。
人大醫藥衛生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特約專家劉檢指出,近年來在帶量采購等政策壓力下,仿制藥的價格下降,雖然可能在量的帶動下營收較高,但實際凈利潤低也不利于企業長久發展。
除四環醫藥外,本土企業中恒瑞醫藥、正大天晴、石藥集團、科倫藥業、先聲藥業等,均在仿制藥領域進行了一定的“斷舍離”。
此前,恒瑞就表示將暫停一般仿制藥項目,只做創新藥和有核心價值的高端仿制藥。今年,科倫藥業發布2021年財報顯示,其研發人員在2021年共有2588名研發人員,相較于去年3215的數據,減少627人,接近20%。據了解,本次縮減的研發人員主要承擔的是國內仿制藥的藥學研究。
03
牽一發而動全身
仿制業務剝離難
除本土企業外,跨國藥企也在進行架構調整,剝離利潤下降的成熟產品。例如輝瑞將成熟藥品業務拆至普強;默克將女性健康、生物類似藥及部分成熟藥品放到歐加隆;諾華考慮出售或剝離旗下仿制藥業務部門山德士。
不過,相較于成熟產品之于跨國藥企,對大多數本土藥廠來說仿制藥業務意義重大,相關調整也需要進行更多的考量。
黃心指出,跨國藥企是全球資本,哪里賺錢,資本就流向哪里。成熟產品集采后利潤下降,對跨國企業而言只是一筆不賺錢的產業,可以換成錢放到更賺錢地地方去,例如創新藥業務。
內資企業不一樣,特別是大型藥企,需要考慮生產、研發、銷售全體系問題,隨意拋售可能出現系統性影響,所以即使不賺錢也要維持著——當然這可能不利于創新研發環節。
劉檢指出,調整仿制藥業務對本土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組織架構等多方面都會有重大影響。一方面,企業本身的團隊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解散原有團隊,依據新產品特點建立新團隊;另一方面,營收會有一定的損失,可能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
此外,劉檢認為,營銷團隊是很多本土企業的主要優勢,縮減營銷團隊可以說是放棄舊有的營銷優勢,企業要么走向消亡,要么成功轉型,因此需要慎重考慮。
除了發展創新藥產品外,仿制藥企業想要獲得發展需要正確看待手中的籌碼。
黃心表示,仿制藥不是不賺錢,而是利潤低。企業發展仿制藥業務,可以根據成本情況,爭取在集采或集采續標的時候,分一杯羹。另外是開辟新的市場,例如民營醫院市場,但這要看具體藥品的屬性和市場大小。
此外,不少藥企在調整階段強調將仿制藥研發方向轉為具有高技術含量的高端仿制藥。該專家指出,高端仿制藥實際上就是市場較大的難仿藥,有一定的進入門檻,比如技術、原料藥等。而其他所謂高端仿制藥,一旦容易仿制,大批藥企進入后很快會降到白菜價。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