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14:06:04來源:藥智網瀏覽量:363
文丨青檸
5月18日,羅欣藥業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股票交易價格在5月13日、5月16 日、5月17日連續3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而在此之前,羅欣藥業在A股市場“一反常態”,連拉5個漲停板,股價逼近歷史最高。
股價大起大落,研發費用率2.62%!羅欣如何“求生”?
積極引進
「消化棋盤」再落一子
根據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發布的《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2019)》顯示,我國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10%,也就是說中國目前約有5000萬便秘患者。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便秘的患病率還在逐漸升高,70歲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達23%,80歲以上可達38%,在接受長期照護的老年人中甚至高達80%。
而羅欣于近日拿下的蔚通膠囊,就是治療成人便秘患者。
據悉,羅欣藥業子公司——山東羅欣與安翰科技簽署了《合作協議》:羅欣藥業成為安翰科技研發注冊的創新醫療器械——消化道振動膠囊系統(蔚通膠囊)在中國大陸區域內的總代理商。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藥物不同,蔚通膠囊是通過創新醫療器械通道獲得國家藥監局的注冊審批。
是藥還是醫療器械?從治療原理來看,蔚通膠囊的作用機制是純物理的。
蔚通膠囊在吞服后經過消化道時,會以設定的頻率進行長達6小時的間歇性舒適按摩,激活腸道神經網絡,喚醒腸道動力,促進結腸蠕動,從而緩解和治療便秘。
這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方式,國內外尚無同類產品上市,類似這種純物理方式治療的藥物也被稱為“電子藥物”。
電子藥物的概念最先由GSK研發團隊提出,并開發用于自身免疫、代謝、內分泌疾病,包括關節炎、糖尿病的治療手段,相比于傳統的藥物治療,電子藥物可以針對特定細胞群提供更高的調節精度,并且副作用也更少。
目前大多數電子藥物還停留在理論層面,蔚通膠囊的上市,不僅為便秘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方案,也為電子藥物的成功商業化提供借鑒。
此外,羅欣在消化道領域的全布局,也可圈可點。
目前,中國治療消化道疾病的藥物主要以PPI為主導,羅欣藥業生產銷售的消化道類藥物涵蓋6種已上市PPI藥物中的5種。
從公開數據里面可以看到,羅欣藥業是目前中國市場上在售口服和注射類PPI產品最多的企業,共有8種,遠超于其他公司。
其中,羅欣藥業生產的PPI藥物——蘭索拉唑,已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具有較大的先發優勢,并中標第五批國家集采,有望進一步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
此前4月28日,羅欣藥業在消化道領域的又一款重磅1類創新藥替戈拉生片順利實現全渠道供貨。
該藥預計于2022年參與醫保談判,屆時有望實現放量,外界預測替戈拉生市場規模保守估計為20-30億元,樂觀估計有望達到40-50億元。
放緩研發
「自研產品」進度緩慢
創立于1988年的羅欣藥業,近年來通過“創仿結合”策略,已擁有新藥證書48項、藥品注冊批件300余項、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產品幾百種。
此外,羅欣藥業研發管線有70多個研發儲備,其中在研創新藥8項,主要聚焦于消化、呼吸、心血管和抗腫瘤等疾病治療領域。
羅欣藥業已在申報階段的新仿制藥和主要創新藥品
來源:年報
除消化領域外,呼吸領域和抗腫瘤領域是羅欣藥業最為關注的領域。
◆呼吸領域
與阿斯利康合作銷售布地奈德混懸液;
與印度阿拉賓度公司合作引進其13個霧化吸入產品和稀缺行業優勢技術平臺(BFS生產線);
與法國YSLAB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將全面引進法國YSLAB在呼吸領域的先進產品,包括用于成人和兒童的鼻噴類治療及預防類產品,嬰兒吸鼻器等;
獨家研制的鹽酸氨溴索噴霧劑正式獲批,該產品為首個在國內上市的鹽酸氨溴索噴霧劑劑型產品,填補兒童用藥市場的空白;
2021年10月,又以200萬美元的首付款和不超過2000萬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從奧地利Marinomed公司獲得Budesolv布地奈德溶液型鼻噴劑在大中華區的獨家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權利。
◆抗腫瘤領域
抗腫瘤研發管線共有9個項目,兩款仿制藥處于上市申請審評階段,7款創新藥中3個處于臨床早期階段,4個處于臨床前開發階段。其中LX-086和LX-039差異性明顯。
LX-086與常規的泛PI3K抑制劑不同,特異性作用于PI3K蛋白α亞基,靶向性更好。用于晚期實體瘤的治療,目前國內尚無同類藥物上市。
LX-039是一種新型的口服選擇性雌激素受體下調劑,不但能阻斷雌激素與ER的結合,還能下調ER表達水平,從多方面阻斷ER信號傳導通路達到治療ER+乳腺癌的目的。用于ER陽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療,目前全球尚無同類藥物上市。
隨著研發管線種類多、范圍廣的策略下,羅欣必然會面對研發費用問題。
有意思的是,羅欣藥業的研發費用不增反減。
2020年-2022年一季度,羅欣藥業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61億元、3.21億元、5707萬元,分別同比-13.98%、-11.16%、-11.96%。
2022年一季度的研發費用率只有2.62%。
研發人員也從2020年的454人,縮減為2021年的378人。
研發費用縮減讓羅欣藥業的自研產品進度緩慢。
從近兩年來看,羅欣藥業似乎也將重心放在引進國外產品和代理其他公司產品上,但這樣一來,公司的現金流將會得到緩解。
結 語
在創新藥成本提高、利潤縮水的背景下,羅欣藥業選擇部分縮減自研創新,通過License-in、與國外知名藥企合作等方式豐富產品管線,渡過難關,不失為一種好的“求生”之路。
未來,羅欣藥業能否利用陸續上市的重磅產品擴大利潤,提高自研創新能力,還待后續觀察。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