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6 11:31:37來源:賽柏藍瀏覽量:562
01 報量即將完成
根據寧夏、山西、四川等多地此前發布的文件,第七批國采于1月26日啟動報量,要求2月16日24:00點前提交相關藥品采購需求量數據。
明天,第七批國采第一輪報量即將結束,接下來進入到報量審核環節,2月25日17:00前完成相關藥品采購需求量審核工作。
審核完成后就將進入公布集采文件,開標、落地執行等階段。
第七批國采回到化藥的軌道中來,共涉及58個品種,208個品規。本次國采品種數僅次于第五批帶量采購,且覆蓋了奧美拉唑、依達拉奉、奧司他韋、美羅培南、美托洛爾等過億大品種。
例如2020年國內醫療市場銷售規模為52.10億元的奧美拉唑注射劑,在2020上半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其廠家競爭格局中,奧賽康的市場份額接近40%,原研藥企阿斯利康占據16.32%的市場份額,此外還有20余家企業通過一致性評價,競爭激烈。
據權威數據統計,第七批國采涉及的市場規模為350億元左右,帶量采購市場影響較大,屆時相關藥物市場將迎來洗牌。
此前,有消息稱第七批國采規則或將產生新變化,涉及采購品種的選定、采購量的分配等方面,引起了業內的廣泛討論。
02 不追求最低價
2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進展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對未來帶量采購的規則制定進行了回應。
會上,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明確指出,帶量采購的規則服務于制度,要求量價掛鉤,保證質量,促進創新,穩定供應,確保臨床使用。目前國家已經圍繞這些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的配套政策。
陳金甫強調,帶量采購不追求最低價,也堅決反對跑步競價,規則的設計是為了實現價格合理調整,企業公平競爭。
以往帶量采購為快速擠壓藥品價格的 “水分”,存在一定“低價優先”的現象,這也導致部分企業盲目投標,中標后又由于利潤被壓低和突如其來的產能壓力,出現斷供。
對國家來說,這樣的情況顯然不利于帶量采購的開展,對企業來說,低價中選也不是最終的勝利。去年八月,因集采斷供,醫保局將華北制藥列入“違規名單”,暫時取消其參與國家藥品帶量采購的資格。
除此之外,為保障集采藥品的正常供應,國采中選規則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從最早“4+7”只選1家最低價中標,到如今逐步優化,多家中選,放寬競爭格局。
這樣既能夠保持適當的競爭率,使價格達到合理回歸,也能平衡供給,一旦斷供也能及時找到替補,給臨床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
除了國采,起示范作用的地方集采也進行了相關的規則調整。不少省際采購聯盟在采購規則上引進了“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綜合得分最高的企業獲得擬中選資格。“低價”不是唯一的標準,企業的生產能力、技術水平被尤為被重視,藥品的臨床使用也是中選結果的關鍵保障。
回看前五批化藥國采,218個品種中選,平均降幅最小在50%,最大在59%,最高降幅均在90%以上。
如今,帶量采購規則不斷完善,企業對集采政策也逐漸熟悉,預計第七批的降幅也不會相差太大。
03 規則越發成熟
隨著帶量采購的發展,國采品種從化藥拓展到生物藥,進一步還將拓展到中成藥。品種變化的同時,規則也應進行相應的調整。
陳金甫在上述會議中強調,針對特定的品種以及競爭格局要設置不同的競價規則。
例如胰島素,雖然經過了地方試點,但是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臨床替代方面還不是很成熟,市場份額也基本上被幾家供應商占據。
因此在胰島素的競價規則中臨床替代和產能的保障是兩大要點,要使各個主流產品和新產品都能夠及時進入,有競爭的一席之地,同時產能也有穩定供應。
吹風會明確指出,去年在部分省份已經組織中成藥聯盟采購的基礎上,今年國采將有序進一步擴大范圍,實現化藥、生物藥、中成藥三大領域全覆蓋。
中成藥因其具有特殊性,質量難以評價且獨家產品多,開展集采難度較大。
去年,湖北和廣東率先牽頭進行中成藥帶量采購,其中湖北19省聯盟率先開標。據了解,湖北聯盟本次采購規模近100億元。最終97家企業、111個產品中選,中選價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
雖然降幅相對理想,但是規則仍然有待改善,相關企業也需要時間適應。就中成藥后續在帶量采購中的表現還有待觀察。
第七批是化藥采購,陳金甫指出化藥競爭相對充分,因此基本協議采購量往往達到80%以上,使得中標產品的市場覆蓋率更高,群眾受益面越大。
附:第七批國采名單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