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13:48:46來源:藥智網瀏覽量:385
作者:茴香
近日,CRO巨頭藥明康德發布了2021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2021年,凈利潤約50億,同比上漲約70%。
如此優異的業績表現,發布后的第二天,藥明康德的股價非但沒有上漲,反而大跌約5%。
業績獨占鰲頭,資本市場卻并不認可?CRO行業背后的發展邏輯是什么?
衍生物
近年來,隨著生物藥、中藥等不同種類的藥品,進入集采名單,刺激仿制藥企轉型、大步邁進創新藥,國內創新醫藥研發,呈現良好的發展形勢。
特別是,從2017年中國加入ICH開始,我國在藥物研發方面實施國際最高技術標準和指南,國家也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及改革措施,來支持創新藥及仿制藥的研發。
醫藥創新,逐漸成為CRO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而國內CRO公司,則大幅受益于醫藥行業的大方向切換,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有6家CRO公司成功登陸A股,合計募資99.6億。
中國CRO市場,呈現高速增長趨勢。
訂單外移
新冠疫情后,全球對CRO行業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新冠特效藥“瑞德西韋”啟動臨床試驗,CRO巨頭泰格醫藥獲批作為第三方機構,參與兩項三期臨床研究項目;
而CRO企業博濟醫藥,旗下子公司九泰藥械,曾協助完成多項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研究撰寫等工作……
越來越多的國內CRO公司,搶食“國際訂單”這塊千億大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前CRO的離岸外包屬性較強,國內臨床前CRO幾大巨頭國際客戶相對較多,境外收入占絕對比例,約80%左右。
12月15日,以藥明康德為代表的CXO企業股價紛紛大跌,市場出現拋售情況,可見其威力之大。
兩步走
目前,我國CRO產業正處于滲透率不斷提高,快速發展的時期。
要保證CRO企業,在競爭激勵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除了調整營收結構,擺脫國際訂單的鉗制,更重要的是,CRO企業自身的發展策略。
對于CRO龍頭而言
行業龍頭,應注重強化自身企業的延展性。
采用收購、控股和并購重組等方式,將主體業務向前后領域擴大,通過在細分行業領域內,不斷拓展而實現縱向一體化;
為客戶提供涵蓋醫藥研發全產業鏈的、綜合性藥物研發和生產服務,在保證試驗質量的同時,減少溝通成本,提高自身服務能力和客戶黏性。
另外,CRO行業是隨著藥物研發而衍生出的行業,隨著我國醫藥研發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促使企業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
對于中小型CRO而言
在龍頭企業牢牢把控市場資源的背景下,要在眾多的CRO企業中盡快實現突圍,就必須為醫藥企業提供獨特和差異化的研發服務。
總之,CRO企業在打造縱向一體化的業務模式的同時,在某一類細分賽道形成差異化和獨特化的研發服務,是CRO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創新CRO企業的發展路徑之一。
注:原文有刪減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