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16:57:01來源:米內網瀏覽量:619
2021年轉眼已經過去,在各大跨國藥企Q4財報和2021全年財報尚未揭露的時候,筆者用前三季度業績探討TOP10跨國藥企在2021年的實力以及機遇、挑戰碰撞出的火花。2021年前三季度輝瑞憑借新冠疫苗Comirnaty的銷量暴漲重新登上TOP10跨國藥企榜單首位,而在各種醫藥政策的加持下,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實力+機遇:輝瑞重回跨國藥企TOP1,“藥王”易位
根據各大跨國藥企財報的總營業收入排行,輝瑞以576.53億美元的總收入居首位,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大漲91%;緊隨其后的是羅氏,總營收504.79億美元(含診斷產品),總體增速平穩;艾伯維保持其一貫讓人驚艷的增速,成為前三季度總營收中的黑馬,以412.36億美元排到了第3名的位置。入選TOP10跨國藥企的前三季度業績均在250億美元以上,排在第4名至10位的分別是諾華、強生、BMS、GSK、賽諾菲、默沙東和阿斯利康。
表1:TOP10藥企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情況(單位:億美元)
注:1.輝瑞、GSK總營收包括消費者健康的收入,強生、默沙東只計算制藥部門的收入;2.羅氏、GSK、賽諾菲總營收涉及匯率換算(1瑞士法郎=1.0813美元、1英鎊=1.3263美元、1歐元=1.1309美元);3.武田2021財年是2021.04.01~2022.03.31,目前Q3財報未公布,不納入統計范圍
機遇,抓不住是困境,抓住了就是突破困境的最大驅動力。顯然,輝瑞這次牢牢抓住了全球新冠疫情的機遇。
2020年由于疫情的消極影響,輝瑞2020年前三季度的總營收下跌明顯(-22.6%),2020年全年營收僅419.08億美元,不僅無法繼續蟬聯跨國藥企TOP10榜首,甚至排名跌出前五,而羅氏當年以超過50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居于首位。
充滿戲劇性的是,由于新冠疫情才研發的新冠疫苗,讓輝瑞2021年逆風翻盤,前三季度營收暴增91%。在輝瑞Q3財報中提到,2021年輝瑞全年營收預計在820億美元左右,輝瑞重回跨國藥企TOP10榜首板上釘釘。
輝瑞與BioNTech合作開發的新冠疫苗Comirnaty(BNT162b2)2020年12月在英國率先獲得批準,目前已在多個國家或地區緊急使用/正式獲批。2021年Comirnaty(BNT162b2)一季度銷售額是35億美元,二季度貢獻了近79億美元的收入,加上三季度收入的129.77億美元,Comirnaty(BNT162b2)2021年前三季度就獲得了242.77億美元的營收,占據輝瑞前三季度總營收四成以上份額。同時,艾伯維的Humira(阿達木單抗)目前銷售峰值是2018年的199.36億美元,2021年前三季度的銷售額為153.60億美元。Comirnaty(BNT162b2)銷售額也將超越艾伯維的Humira,成為新一代“藥王”。
除此之外,羅氏在應對全球新冠疫情時的進取策略也為其2021年業績抹上亮彩。從前三季度數據在看,羅氏在跨國藥企TOP10排名中位于第二名。羅氏Q3財報數據顯示,羅氏的強勁增長主要得益于診斷部門的成績。由于對COVID-19監測的高需求、基礎業務的強勁復蘇以及新推出的診斷平臺,診斷部門的銷售額在前九個月增長了39%,營收144億美元(133.05億瑞士法郎)。同時,羅氏的Actemra(托珠單抗)獲FDA的緊急使用授權和WHO推薦,用于住院COVID-19患者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的治療。
來源:羅氏財報
實力+挑戰:中國政策,有人歡喜有人愁
隨著中國市場在跨國藥企全球業務版圖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加之集采常態化、醫保談判、一致性評價等一系列醫藥政策對醫藥行業格局的沖擊越來越大,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面臨了更多挑戰和機遇。在挑戰和機遇面前,布局策略是關鍵,應對方式是各大跨國藥企該做的功課,業績數據便是交出的答卷。以TOP10跨國藥企來看,2021前三季度在中國的“成績”有兩極分化的趨勢。
諾華2021年在中國市場表現強勁。第一季度中國區收入7.44億美元(+11%),第二季度中國區收入8.11億美元(+18%),第三季度中國區收入8.39億美元(+18%),所以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區累計收入23.94億美元,增長達16%。
積極迎合醫保談判大潮是諾華在中國銷售額向好的重要支撐。在2020年12月進行的醫保談判中,諾華表現是所有跨國藥企中最為積極的,旗下8個產品及新適應癥通過醫保談判成功進入2020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另4個產品原適應證均成功續約,成為2020年醫保談判最大“贏家”,直接拉升了2021年諾華中國區的總體銷售額。
在最新的2021年醫保談判中,諾華3個產品及新適應癥進入醫保目錄,6個產品原目錄內適應證續約成功,包括: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尼洛替尼膠囊、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雷珠單抗注射液、注射用奧馬珠單抗、磷酸蘆可替尼片、依維莫司片和茚達特羅格隆溴銨吸入粉霧劑。
表2:諾華納入2020和2021年國家醫保談判品種
來源:諾華官網
除了諾華,在前三季度財報中賽諾菲和默沙東在中國市場的“成績”也都不錯。賽諾菲進入醫保的達必妥(度普利尤單抗)第三季度在中國市場表現強勁,同時,來得時(甘精胰島素)和波立維(氯吡格雷)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也比較樂觀,被納入帶量采購的波立維銷售繼續復蘇,第三季度銷售額增長16.7%至1.018億美元。財報顯示,2021前三季度賽諾菲中國市場收入為24.45億美元,同比增長8.5%。
中國市場是默沙東的第三大市場,美國市場之外的銷售額增長主要由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推動。藥品銷售收入占比從今年一季度的7.4%上升到了第三季度的11.1%,在所有市場中增速最快。前三季度,默沙東中國市場收入為29.10億美元。
有人歡喜有人愁,愁得最明顯的,是阿斯利康。
2021年前三季度,阿斯利康中國市場收入同比增長8%至46.99億美元。咋一看銷售增長率還不錯,但是根據財報數據,阿斯利康在中國市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10%、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2%。然而,阿斯利康第三季度中國區業績為14.9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僅有2%,遠低于近年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季度增長率。
阿斯利康第三季度造成這一及格邊緣成績的原因離不開醫保談判政策。阿斯利康肺癌靶向藥第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降價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價格由上市時的5.3萬左右一盒(一盒30粒),進入醫保后報銷70%(一盒1.7萬元左右)。盡管目前奧希替尼銷量正在擴大,但還不能完全彌補降價的影響。
此外,帶量采購也是影響阿斯利康業績的一個原因。此前第五批集采中,阿斯利康大品種布地奈德吸入制劑以8.9元/支的報價落標,正大天晴和健康元子公司深圳太太藥業分別以5.65元/支和3.39元/支的價格中標。
在因系列醫藥政策導致的中國市場業績壓力挑戰面前,阿斯利康選擇另辟途徑、架構調整。2021年12月16日,阿斯利康中國宣布將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成立全渠道事業部,任命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劉謙為全渠道事業部負責人。此次調整主要涉及及縣業務和心血管及代謝、腎臟業務兩大核心板塊:(1)及縣業務拆分:及縣腫瘤業務并入腫瘤事業部,非腫瘤業務獨立,成為及縣慢病業務部。(2)心血管及代謝事業部、腎臟業務部合并:成立心血管、腎臟及代謝事業部。
(原文有刪減)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