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5 16:42:29來源:新浪醫藥新聞瀏覽量:884
今日午間,港股、A股生物醫藥企業、CRO企業全線跳水,引發行業震蕩。
其中,藥明生物港股跌逾22%,金斯瑞生物科技、榮昌生物港股跌超18.15%,康龍化成港股跌近16.31%,藥明巨諾報11.160港元跌11.43%,藥明康德A股封住跌停……
消息面上,許多業內人士指出,或許是因為“美國商務部宣布,在星期四計劃把額外幾十個中國公司也加入實體清單,包括一些生物科技公司”。
什么是實體清單
根據網絡資料顯示:實體清單,大意是指美國為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而設立的出口管制條例。簡單地說,“實體清單”就是一份“黑名單”,一旦進入此榜單實際上是剝奪了相關企業在美國的貿易機會。
為何突然納入“實體清單”?對我國biotech影響幾何?
關于美國商務部為何會突然計劃將“中國biotech”納入“實體清單”,目前業界有兩種聲音:
一種說法是:此次美國商務部是為了限制中國biotech的在美業務。有業內人士對新浪醫藥分析稱,“倘若真如此,‘中國biotech’應該不會受到像‘芯片’被美制裁那樣強烈的打擊,因為‘芯片’是一個研發生產非常集中的產業,相關企業會被立即扼住喉嚨。但我國biotech是處于多點開花,布局廣泛的狀態,具體美國商務部會將哪些領域的biotech企業納入‘實體清單’,還有待政策進一步明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跌biotech中,專注于car-t企業的金斯瑞生物科技在港股領跌,藥明巨諾也暴跌超11%。該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實體清單’計劃落實,car-t等前沿技術,應該會成為重點。特別是在細胞治療等中美差距較小的領域方面。”
而另一種說法則是——“此次美國政府的關注點或許在控制美國的技術被中國的biotech不正當地引進,而不是懲罰性的限制業務”,另一位專注中美醫藥產業發展的資深業內人士在接受新浪醫藥采訪時提出了不同觀點。
不過目前,究竟為何美國商務部為何會突然計劃將“中國biotech”納入“實體清單”還暫未有定論。未來中國biotech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新浪醫藥將持續關注。
對CRO企業的影響
今日除biotech企業閃崩外,以藥明系為首的CXO板塊也帶頭大跌。
對此,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新浪醫療采訪時表示:“對于一些美國業務已經比較成熟的CXO企業,這部分業務或許并不會收到很大影響。真正受到影響的,應該視這些CXO企業在國內與biotech合作的業務比重而定。”
康龍化成在面對今日股價跳水時也公開強調,沒有收到任何通知,公司境外收入占比80%,不對沒有依據的事情做出任何估計。
此前,根據藥明康德2021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美國收入90.11億元,同比增長38%;來自歐洲收入22.55億元,同比增長33%;來自其他地區客戶收入12.16億元,同比增長53%。彼時業內普遍認為,藥明康德美國區實驗室雖受疫情影響收入增幅不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但仍然是藥明康德未來新業務增長點最重要的看點之一。
不過藥明康德在國內的業務也在飛速成長,同樣在藥明康德前三季度財報顯示,來自中國客戶收入40.38億元,同比增長45%;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 (WuXi DDSU) 實現收入9.32億元,同比增長16.4%。
而根據藥明康德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DDSU)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計完成118個項目的IND申報工作,并獲得87個項目的臨床試驗批件。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有2個項目處于III期臨床試驗、9個項目處于II期臨床試驗、60個項目處于I期臨床試驗。
而根據藥明生物此前財報顯示:公司已經與超過450家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包括全球前20大藥企中的14家以及中國前50大藥企中的32家。客戶中有禮來、基因泰克、阿斯利康這樣的大型跨國藥企,也有以Amicus、Tesaro、基石藥業、譽衡藥業等為代表的中小型獨角獸和Biotech企業。
未來藥明康德、藥明生物等CXO企業未來是否會否真正受此牽連?還有待進一步明晰。
截至發稿,榮昌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等多方對于“今日股價突然跳水”暫未有回應,藥明康德對此公開回復表示:公司經營情況一切正常,其它暫無回應。
由于目前該政策還未明晰,目前行業內有諸多關于“百濟神州”、“華大基因”等企業引發的關聯猜測,不過都暫時缺乏確鑿的事實依據,未來真相如何?新浪醫藥將持續關注。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